第7部分 (第2/4页)

是人道主义事务部的司长,其后调任联合国机构间事务办公室的司长,现为联合国系统行政长官协调委员会秘书处司长。

由于联合国的财政情况恶化,联合国秘书处及附属机构内部争资金、争员额的斗争加剧,除去区域委员会外,联合国其他一些附属机构也常打技合部的主意,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声称该部的某些项目应由它们执行,等等。对此,作为主管政策的司长,我都及时做出反应,讲明情况,予以驳回,直到1988年1月我在技合部任职期间,未曾从我手中失去属于该部的任何一个方案或项目。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与实权部门的权威人士面对面(1)

前文已介绍过,技合部职员的薪金来源有两个:联合国的经常预算和从执行项目中收取的占援款13%的行政费,二者约各占一半。但后者,即行政费的收入随着项目的多寡而起伏,是不稳定的。

在联合国总部,秘书长办公室、发展与经济合作总干事办公室及财政厅、人事厅等是掌握实权的部门,在秘书处内,一般将它们统称“中央行政”。技合部成立后的第一任副秘书长杰马科耶在任时,“中央行政”曾强加于该部一些极不合理的安排。例如,秘书处的人事厅、财政厅、图书馆等单位的44个职员的薪金划由技合部的行政费支付。这些职员不是技合部的人,与该部工作无直接关系,技合部每年为此额外支付约200多万美元。又如,秘书处办公室的租金是由联合国经常预算统一支付的,技合部是秘书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办公室的租金也理应如此,但财政厅将这一笔每年70多万美元的开支划由技合部行政费负担。毕季龙副秘书长接任后,不得不继续上述不合理的安排。尽管如此,经过从1979年下半年至1980年的内部整顿,技合部消掉了遗留的赤字,1981年财政盈余410万美元,有以下1981年3月20日联合国纽约总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闻为证:

“1980年联合国技术合作促进发展部向150个发展中国家所执行的项目总价值为13400万美元,与1979年10100万美元的总价值比较,增加了34%,与已批准的项目预算比较,完成率1980年为85%,而1979年为70%。”

但是,就在这令人鼓舞的新闻发布后不久,由于发达国家减少对技术援助的捐款,与其他执行机构一样,技合部执行的项目大量减少,行政费收入也相应减少。1981年4月开始,不得不在人事上采取只出不进的缩员办法,直到1983年实行了全面精简机构,职员人数减去三分之一。但是,财政厅对上述不合理的安排一直不予纠正,44名职员的薪金以及办公室房租继续由技合部的行政费开支,甚至1983年本已谈妥的先从44名中减去9名的允诺也未兑现。结果,1983年和1984年该部的账面上出现了赤字。

1984年秋,传来更不好的消息,美国等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减少技术援助捐款,联合国系统从事援助的机构即将面临财政危机。秘书处内,技合部首当其冲,并且立即面临如何制订1986~1987两年期预算提交联合国大会审议的问题。此时,“中央行政”有人公然放风说,技合部的日子不长了。人事厅助理秘书长用突然袭击的办法自行召开秘书处各方参加的会议,会上竟讨论如何改组技合部,并宣布他将继续主持讨论该部改组问题,而该部出席会议的公共行政司司长却未置一词,会后也未向毕副秘书长汇报。我从会议纪要中得知此事,大吃一惊,立即向毕副秘书长报告。毕副秘书长立即去找到人事厅的上级行政与管理事务部副秘书长卢埃达斯(Patricio Ruedas,西班牙籍)交涉,阻止了人事厅的插手,但形势依然严峻。

1984年底,作为司长,我代表技合部和发展与经济合作总干事办公室的司长马尼(Ramaswamy Mani,印度籍)就如何解决技合部的财政危机及制订该部两年期预算举行谈判,并多次交换函件,但不解决问题,暴露出总干事办公室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架子。

1985年3月,行政与管理事务部的副秘书长卢埃达斯、技合部的副秘书长毕季龙及发展与经济合作总干事里佩尔商定,在秘书处范围内组成司长级特别工作组,专门谈判制订技合部 1986~1987 两年期预算。当时我已做好去曼谷出席亚太经社会年会的安排,签证和机票均已办妥,毕副秘书长临时要我取消此行,以参加工作组的谈判,对我说,工作组的事不能交给其他司长办。他指定我为技合部首席代表,与该部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