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2/4页)

钱管家就喜欢听这话,胖脸笑成一团,“是这话。云家的庄户这一年多上眼红得厉害,今年上七、八个闺女都那边嫁过来的,都知道嫁到咱庄子享福,这不是,说话间好处又来了。”

棉籽是个难题,去年上就几十斤,没太显气。今年快三万斤的分量就让人头痛了。倒不是心疼几十贯工钱,耽误时间让人着急,这才是开头,往后再一推广,家里堆个十万二十万斤的,我看把附近五六个庄子老少纠集起来都不够,麻烦事。

当了领导后人的心态就发生变化,达莱最近一下有了心气。这是她头一次领这么大的差使,干起来分外卖力。这丫头光知道傻干,就没说动动心思把工作效率提高下,仿佛手工摘棉籽理所当然一样,没点创新意识。啥都得我一人操劳,头疼。

黄道婆啊,您就教我两招吧!趴到一堆棉花里满脑子没点头绪,机械摘籽的道理我以前听别人说过,是个英国啥家伙偶然看见狐狸从笼子里偷鸡时候得到了灵感,可我家鸡是放养的,没笼子!要不咋说我打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呢,都学成痴呆了,一个也算名牌大学毕业生连人家黄道婆都不如,可悲。

“都想啊,可行的话,有奖励!”把全府上下的人纠集一起准备群策群力,“十贯,不,十十贯!”说着拿过钱箱子放了正厅桌子上,“除此之外,未婚的王家包聘礼、嫁妆,已婚的保证小孩在自家幼学上免粮食上学!”

炸锅了,二十贯什么概念,拉出去买地盖房买牲口多娶两房媳妇,少奋斗多少年。别人还好说,连管家、掌柜眼里都冒了绿光,敞开嗓门补充道:“不光咱家,只要是人,都成。奖励不变!”

“这话过了吧?”颖一旁小声质疑道:“外人就给的多了。”

“懂啥,女人家一边去!”呵斥颖,正耀武扬威着,正看见兰陵站过廊柱子那偷笑,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三天内有办法的,加两贯,解散!”

得把这个风吹出去,不信满长安就没个贪财的发明家。分派颖留出来一百斤棉花当试验品,供大家研究。

“重赏之下,必有那啥!”兰陵一个劲笑我,教训道:“你就不这个意识,工部不是也育种吗?革新农耕器械吗?前朝也搞,前前朝也搞,几千年下来都没把老百姓肚子搞饱了,知道原因不?人员待遇不提高,先进事迹不表彰,卓越贡献不重奖,当人都瓜子呢?好好学学我,还笑,再笑信不信那啥你。”

“就笑你那模样,一幅暴发户嘴脸。”兰陵学我表情、口气:“不,二十贯!呵呵,生怕别人不知道你钱多的样子,搁乱世上,前脚说完,后脚就有响马上门问安了。”

“那咋办?话都放出去了……”没见过响马,不过这事够招摇的。

“还咋办,改成工部的名号就对了。钱我给你出,我就打算按你这说法搞,正好遇见你悬赏了,便宜你一趟,先给朝廷落个名声再说。”兰陵从袖笼里拿了个方胜递给我,“和拿事的人商量过了,打算以皇家的名言成立个专门改良农耕器具和育种育苗的部门,说是放在工部名下,直接受内府管理。家里琢磨几天,学你家花露水作坊的条例编的,仔细帮我看看,删删加加地完善起来。”

兰陵的心思比我细腻得多,条条款款写了满满一张,这年代该考虑的地方几乎都考虑进去了,真是花了大心思。“不错了,不过你这是个单一的研究机构而已,短期里你能用自己的关系招揽点人才,却不得长久。既然成立这部门就得让它成为个传统流传下去。”

“按你的意思呢?”兰陵提笔就录,笑道:“说说,我悬赏呢,你说的有用也有奖励。”

“那好。”讲述了下学院制度,将独立的科研部门和后续人才培养联系起来,层层递进,生生不息,首先要保证各方面,不同层次都有人才出现,如:试验田里有攻关技术难题的人,乡下的田间地头上也得有传授经验的人。各地的气候和土质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什么地域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要专门成立个学科,分化要细致,管理要规范,奖励要明确,待遇要提高等等,林林总总的将后世院校的大约体制阐述一遍。“万事开头难,别心急,一步一步来。院校的地位规模只要上去,那就不怕后继无人了。你要揣摩学生的心理,还不是为以后能有个好奔头选学科,只要朝廷能承诺这一点,那人才短缺只是暂时现象,三五年后就能发生变化。立个典范出来让世人看看,先有个效仿的目标,比方我就可以。”

“你?”兰陵记得认真,忽然见我转了话头,“你什么事值得别人效仿了?混吃等死?”

“胡说,我这么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