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 (第1/4页)

在周医生羡慕的眼光里,在王家侯爷语重心长的鼓舞下,激动得泣不成声的未来医界第一杀手终于踏上了征途。转身拍了拍周医生肩膀,"在王家庄子里委屈周医生大才了,若说这开馆授徒,王家供奉里唯您最有资格。只要是好学有德的年轻人,医生不妨多收几个,也好让您的才华有个传承。"

"才华?"周医生听了一楞,看我的眼神有点心虚。

肯定地点点头,"不是恭维,自家人没必要说客气话,我说有就肯定有!"回头就交代,往后家里每月朝牲口棚加两贯经费,起码能包住收几个新人的开销,不含糊。

周医生表情有点激动,也的确是几个供奉里最露脸的,连手把手教的新人都成了供奉,还被主家隆重地送了陇右,赫然间成了独当一面的人物,太有成就感了。

不理会周医生发痴,拉了颖就进了后宅,"回信里加一条,新派去的医生要照顾好,要尊敬,牲口和劳力任他随便整治。但是,自己人患病另找医生,切记,一定要慎重!"

颖担心地点点头,下笔如飞,信笺送了传信的快马送回,"怎么不说清那供奉就是个治牲口的?"

"给周医生个面子,免得他伤心。毕竟人家是学治人起家的,教的徒弟只会治牲口不是成了笑话?咱心里有数就对了。他在那边治的一多说不定就开窍了,小伤小病死不了几个,放心。"我也没底,可就陇右而言,大牲口还是比劳力重要些。兽医是首选,治人是副业。

这就像刘仁轨认为的那样,务农是主业,在主业搞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参与些造福百姓的副产业。他最近就很关心纸价,常一人偷偷摸摸跑了纸张店里调查,平时他没兴趣进这些地方,我若是不被九斤弄坏高档毛笔,也不会关心这些。

刘仁轨不会和我谈作坊的事,但他会派人和老四谈,认为纸价还是过高,愿意把刘家的那部分利润拿出来摊入成本,能降就降。这事让老四乐了好几天,别人一说起刘仁轨就一脸肃穆,但别在老四跟前提这名字,一提就会被岐视。

"宰相不必什么都懂。再说他也不是管这行地,毕竟是好心,对吧?"隔行如隔山,要搁了李义府就不会提这么幼稚的建议,懂与不懂间差距太大。

"今还问了我好些话呢。"老四见的大人物多,到没有因为和刘仁轨搭话就变得兴奋,"东拉西扯的没个要点,知道的是个宰相,不知道以为是个务农的。"

"务农的咋了!"一杆子豁翻一船人,臭生意人拽什么拽,没翻身呢。不过是有俩钱见了点市面,这年代还轮不到行商的看不起农民。

颖这边也一巴掌扇过去,训斥道:"就凭这话,明让庄户扔塘里喂鱼都不亏!务农的怎么了?"

二女笑嘻嘻,啊呀啊呀地在老四面前幸灾乐祸;九斤见小姨受窘傻不拉叽旁边叫唤起哄,嘴咧开笑得能塞个蒸馍进去。

老四瘪个嘴,不情愿地朝九斤脑门敲了一下,猛地给二女推了椅子上,得意地跑了。

颖掩嘴笑起来,朝我跟前凑凑,"近日这丫头可是见了人物,程、刘两家里跑,都知道看不起庄稼人了。您说刘大人那么高身份,有什么事值估问她个小丫头?"

我咋知道,刘仁轨爱问的多了,就找不到他不过问的事。说出利润摊成本里就能降价的话有点太不可理喻,不过显示出老刘正在对这方面起兴趣,就是关联事物的思考上还不到位。

有些话从老四嘴里说出来比我合适得多,轻了重了的,谁会和个丫头计较?也有例外,程老爷子就很计较造纸作坊为什么把他家的竹子价钱压得那么贱,能看出老头现在很无聊,故意寻点事找老四玩,一老一少很臭味相投的样子,吵起来各不相让不时还闹点小别扭。

"行善了?"兰陵晃着手里的怪首饰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临了递到我手上,"看看这个。"

"行啥善?&qu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