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空中和海上对日作战的分界线,而没有划定地面部队作战的分界线。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长崎投掷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美国没有料到,苏联对日宣战后,对日本关东军发起的进攻进展神速。由契斯季亚科夫上将指挥的苏联第25集团军突入朝鲜,对驻朝鲜的日军部队展开进攻,一路上势如破竹。日军的精锐部队已被抽调到中国、太平洋等各个战场上而损失殆尽,剩下的尽是些老弱残兵,虽有狂热的武士道精神支撑,仍然难敌久经苏德战场考验的苏军装甲雄师。苏军不仅在地面进攻,而且还连续实施登陆作战,很快解放了罗津和清津这两个北方重要港口。

此时,挨了原子弹的日本法西斯已走向穷途末路,于8月10日决定投降。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决策者慌了手脚,日本的投降未免太快了点,当时距朝鲜最近的美军部队尚位于上千公里以外的冲绳岛,而苏联红军已经进入朝鲜,随时可以席卷整个半岛。只要苏联红军全力以赴,美军根本无法在朝鲜半岛上有立足之地。“应当在朝鲜整个地区就美国和苏联的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划一条分界线。”美国总统杜鲁门说,“至于地面上的作战和占领区域,没有进行任何讨论,因为当时没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国的或者是苏联的地面部队,会在短期内进入朝鲜。”

为阻止苏联独占朝鲜,美国的惟一方法,就是尽快在朝鲜划定一条军事分界线,以让美苏、分别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部协调委员会身上。

北纬三十八度线1945年8月的一个仲夏之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赢得战争胜利而带来的狂热庆祝气氛已经逐渐消散。夜空笼罩下的一栋大厦会议厅灯火通明,精致的座地钟钟摆滴答滴答地响着,时针指向深夜11时。

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部协调委员会的大员们正在召开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研究在朝鲜的日本军队的投降问题。国务院的代表一开始就向军方的将校军官们提出,出于政治上考虑,美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区域要尽可能往北推移,防止苏联控制朝鲜全境。

“天知道红军会在朝鲜的什么地方停下来,”国务院的代表悻悻地说,他已经厌倦了这冗长的会议,“要知道,还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俄国人吐出他们已经占领的地方。”

“不过,将投降区域往北推移是有一定限度的。”陆军参谋处参谋迪安·腊斯克上校小心翼翼地说。

大家的视线立即投向这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身上,受到激励的腊斯克加快语速,“目前军方手头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抢在苏军进入该地区之前向北部更远的地方推进会有困难。假如苏军拒绝在朝鲜北部停止前进,美国实际上将无法阻止他们。” 。 想看书来

朝鲜危机四伏(6)

的确,苏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势如破竹,横扫日本远东军,向朝鲜疾速前进,而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1000公里外的冲绳岛。

那么,将日本军队在朝鲜的投降区域划到什么位置。既能满足国务院的政治要求,又能符合美军的军事现状,而且还要考虑到苏联方面能否接受?

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持续到凌晨1时,但还没有拿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要员们连连打着哈欠,开始收拾桌上的文件,准备明天继续讨论。

麦克洛伊仍劲头十足,叫住了正要离开会议厅的腊斯克和另一位年轻的参谋。麦克洛伊直截了当地说:“让你们留下是想要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要在30分钟之内搞出来。”

两位年轻参谋面面相觑:“30分钟!”

两位不知疲倦的年轻人走进会议厅隔壁的第三休息室,将一张朝鲜地图铺在桌上。他们面对着地图发了一会儿呆,因为这是一个他们从没有去过也没有关注过的国家。腊斯克的目光在朝鲜半岛狭长的版图中尽可能中间的部位搜索,这份地图甚至没有行政区的划分。他突然注意到地图上的北纬38度线。

“美国在这条线以南接受日本投降比较合适,”腊斯克用右手指向北纬38度线,“它可以把朝鲜半岛大体上分成两半。最重要的是,朝鲜的首都汉城被包括在美国部队的受降区。”

时间有限,另一名参谋表示完全赞同,于是腊斯克拿起一支红色铅笔,干净利落地在朝鲜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直线,巧合地是,这条线和1905年日俄分割在这个国家势力范围的那条线完全一致,同样是北纬38度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