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宇表现!

抱怨了一路碧莲没想到其实根本就没有人在景夫人面前说她“不喜欢”伺候景皓宇,那些都是景夫人为了息事宁人而想出来一个比较不伤碧莲说辞而已。

景夫人望着碧莲离去身影沉思,她到是不怕碧莲过去后立刻就倒戈成了何姨娘人。何姨娘这人她了解,只要是自己送去人她就不会喜欢,仅凭这一点碧莲在景皓轩那里过得就不会太舒坦,如此一来碧莲便会更晓得自己主子是谁,若是想在景皓轩那里过得好,就只能依靠自己。

拨个丫环去景皓轩那里,这事还要向景老爷汇报,景夫人一想此事心情便差起来。

按说一个当家主母想给小妾或庶子女那里安排一些下人是天经地义事,当家男人根本不用管,可是景府却不同,她要往何姨娘那里安排什么人景老爷就一定会管一管!

当年景夫人见何姨娘刚来没多久便将景老爷心勾住了,一气之下将自己身边得力人安□了何姨娘院子里,谁想没几天功夫,也不知那个狐狸精是如何编排,结果景老爷对自己发了一顿脾气,要她以后都不要插手何姨娘院子里事。

景夫人也是硬气人,景老爷如此袒护何姨娘行为令她大为生气,于是以后便再也不管何姨娘事,景皓轩出生后她也只是做些表面上功夫,该分给景皓轩衣物月钱都不会少了他,但却不会去重视,也没往他院子里塞过人,景皓轩院子里事基本都是由何姨娘一手安排。

景夫人管不了何姨娘院子里事,这也是何姨娘在景府地位高原因之一。

本来没想过要管景皓轩事,只是现在何姨娘越来越不老实,居然连自己儿子主意她都想打!如此一来景夫人就不能再袖手旁观,只是安排个俏丫环去景皓轩那里,又不是去何姨娘那里,想必景老爷不会为这事与自己为难。

这件事景夫人到是猜对了,晚上将碧莲事对景老爷说了后并没有遭到拒绝。景老爷虽然有些不大高兴,但也只是深深地望了景夫人好一会儿,将她看得脸要挂不住之时才作罢。

景老爷知道碧莲不安份,他既然觉得碧莲伺候在景皓宇身边不是好事,定然也不喜她去伺候景皓轩,再说二儿媳还是自己亲外甥女,是以更不赞同碧莲去伺候景皓轩了,但他却没阻止景夫人这么做,因为不能。

这十多年来,景夫人权力在景老爷有意无意情况下越来越少,姨娘及庶子事她都做不了大方面主,长此以往,这种情形对内宅安宁问题极为不利。妾再好、庶子再听话,也不能让他们对长房夫人丝毫忌惮都没有,否则早晚会出祸端。

这道理其实以前景老爷便明白,但却没太将这些当回事,当初他之所以会事事都插手何姨娘事,无非是自己这个妻子太过霸道,他若是不偏袒一下何姨娘,那柔弱何姨娘早晚会被妻子折腾得不成样子。

偏袒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于是久而久之,府中下人们便明白,自家府中姨娘与别家不一样,能耐到连当家夫人都没管不动。

来到京城后景老爷渐渐地意识了事态严重性,觉得姨娘还是要听正室话为好,不能赋予她们过多权利。京城不比其他地方,规矩极多,朝廷很是重视官员们品行问题。

内宅过乱或是宠妾灭妻等等,都会被人置疑德行有亏,几乎每年都有官员因为家宅不宁被有心之人抓到把柄一状子参到皇帝那里。有些官员最后乌纱没保住,有些被贬到了偏远之地,有些人运气好官职没被影响,但“管不好家”大帽子已经扣在了头上,走去哪里都免不了被人指指点点。

当听说这些事时景老爷瞬间便满头大汗,那些个官员们家宅之所以会不宁,其根本原因就是女人太多了,妾氏不安份,为何会不安分?自然是因为太受宠了,于是在她们有了儿子后,为了切身利益,什么手段都使,导致整个家乌烟瘴气。

很多世家大族最后都是因为内宅太过腐烂不堪,导致家族没落,与外界原因没关系。

想一想自己因为怜惜何姨娘,从最初刻意为之到后来习惯使然,令景夫人不便插手姨娘们事,而姨娘为此地位越来越高。这苗头若是不赶紧制止,以后真要出了什么事导致自己被贬或是被人嘲笑,那可就真是悔不当初了。

景老爷前几日便想让景夫人重新管起姨娘及庶子们事了,可是却不好开口,若是直接说了,难免景夫人不会拿着鸡毛当令箭,毫无顾及地对付何姨娘她们,而若是不开口,再这么下去家里难保不会出问题。

就在景老爷犹豫期间,景夫人突然提出要碧莲去伺候景皓轩事,这下正好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