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如今回想起来,金建杭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深刻。“前一拨人我们知道是中国另一家互联网公司,人家是CEO带着CFO,三四个人一起进去的,规模很大,队伍很整齐。等马云出来,我们俩在大堂交流的时候,另一个网站的人进来,我们一看都吓一大跳,当时感觉特像香港电影里的情景:所有人都穿着黑风衣、戴墨镜,老大走在最前面,其他人紧随其后。看看人家那个声势和架势,和马云就那么一个人孤零零进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当时,UT斯达康中国区总裁兼CEO吴鹰、高级副总裁薛村禾也参与了项目评估,并跟孙正义联手进行了投资。鲜为人知的是,评估就是在吴鹰的大办公室里进行的。

多年以后,身为和利投资集团(CTC)资深合伙人的吴鹰曾对我回顾说,“我个人很喜欢马云,尽管这个人长得很怪,脑袋瓜那么小,还一晃一晃的。当时几个很有名的人物也都在,软银也在考虑要不要投。他穿着夹克就来了,拿着一张小破纸。马云后来跟我说,他也没想到孙正义要来,因为孙正义在当时已经很出名了——相当于日本的比尔?盖茨(美国《新闻周刊》语)。谈完以后,大家都对阿里巴巴很看好,那一天看了七八家公司,我个人很支持阿里巴巴。我们在软银中国的基金中占10%(投资额约200万美元),2005年杨致远进去之后,我们就出来了,大概赚了5 000万美元。假如等到IPO再出来的话,可能还要翻十倍,那就是5亿美元了。”

初次见面,为什么刚刚在一年前获得“亚洲之星”称号的吴鹰,会决定参与投资呢?

实际上,吴鹰对马云当时所讲的B2B模式并不是很懂,但他说自己只看“人”,而且很喜欢“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即便孙正义,尽管通过马云五六分钟的介绍,就初步了解了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但也不是毫无顾虑,毕竟,“对于B2B会不会成功,那个时候还没有人能够证明”。

不过,慧眼独具的孙正义,还是立即作出了投资的决定。“你们这个公司能做成全世界一流的网站,要做,要做,就你们这个网站有希望。”他对马云说:“马云,我一定要投资阿里巴巴。”

这就是江湖盛传的马云“6分钟搞定孙正义”的真实版本。

当然,相比4年前的UT斯达康而言,马云吸引孙正义确实没费太多力气。1995年,UT斯达康全球总裁陆弘亮专门带队去日本游说孙正义,讲了公司今后的发展策略及目标,加上吴鹰30分钟的演讲,才让孙动了心,当场同意投资3 000万美元。马云尤其不能比的是,孙正义与陆弘亮是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校友,毕业后又一起创业,孙曾因身体原因,把公司全部托付给陆。所以,孙对于自己称为“Blood Brother”(亲兄弟)的陆,简直百般信任,他最终决定投资也并不难理解。

“贵人”孙正义(2)

不过,孙正义还有一件倍感遗憾的事,即,他们没能抢在高盛之前进入阿里巴巴,成为“天使投资”,如果那样,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些。

而马云当时确实也没有想要得到孙正义投资的强烈愿望,毕竟,阿里巴巴刚刚拿到了500万美元的投资。所以,当孙正义问他需要多少钱时,他回答说自己“不缺钱”。这让孙正义很纳闷,“不缺钱你来干什么?”——当然,这足以吊起孙的胃口了。

实际上,从当时的情况判断,不缺钱的马云还是希望做成这笔投资的,只是别以被动接受投资的形式就行。

首先,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吸引了大笔的投资,动辄千万美元,有了这些钱,企业自然可以快速成长、壮大。尽管高盛的500万美元投资已经到位,但在那样一个“烧钱”的年代,身处一个“烧钱”的行业,这又能支撑多久呢?而且,接下来的一件事,对马云还是有所刺激的。当马云和金建杭去参观孙正义所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在北京的办事处时,他们还是特别有感触的。“人家都是在高档写字楼办公,瞧着那办公室就特别气派。我们呢?当时在大宝饭店,先是租了一间,后来是两间,其实就是双人间,四五个人挤在里面办公。”而另一个颇为现实的问题是,阿里巴巴给高管的工资只有500元,短期内,你可以用理想来激励,用人格魅力来感召,但长期来看,这怎么能够吸引人才、扩充队伍呢?

其次,马云之前即与杨致远打过交道,杨甚至还一度打算拉他入伙。杨致远的雅虎能够快速在全球崛起,幕后的资本力量便是孙正义。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吗?“我们阿里巴巴也要做一个世界品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