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部分 (第2/4页)

亨笑了,“那你的意思是要反对喽!”

胖子胖手一挥,“不,我也赞成!”

陈百祥戏谑:“你不是很中直么?怎么也弃明投暗了?”

胖子一脸悲壮:“佛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看着你大眼仔自甘堕落,我却这么高尚,于心何忍?于是乎,我要陪你一起流于庸俗,帮助阿亨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伟业!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愿意充当大眼仔你的师父,在进军好莱坞的道路上,发挥一点点预热……另外,半年花红能不能兑换现钞?那些酒水呀,糕点呀,家里面都塞满了,不缺这些!”

某人晕倒。

好不容易搞定了胖子王晶和大眼仔陈百祥,玄霆娱乐算是将进军好莱坞提上了日程,不过依照荣少亨的策略,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大肆声张,相反,而是静悄悄地进行,一方面让金毛约翰与大只佬尚格云顿先回美国选公司地址,另一方面让陈氏三雄厉兵秣马,准备备战。这边,荣少亨秘密地从流动资金中调出一亿多港币,作为筹备基金,同时将自己写好的三个剧本《死神来了》,《电锯惊魂》,还有《蝴蝶效应》交给三雄,给他们好好揣摩,仔细交代他们如何凭借这三部小成本制作打开好莱坞局面。

仔细看了剧本,陈嘉上三人对荣少亨的才思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五马分尸!

这样的剧情都能想得出来,绝了!

编剧到了这种地步,已经不是编剧了,是神!

玩恐怖玩到这种地步,那是前无古人;玩悬疑玩到这种境界,那是后无来者!

在一痛畅快淋漓的马屁下,三雄终于搭乘飞机,一溜烟飞去了美国。

擦一把额头上的汗,荣少亨觉得自己整个人差点虚脱。原来做人难,做一个名男人,更难!

随着玄霆娱乐好莱坞分公司的开启,在电影方面又传来喜讯,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终于拍摄完毕后正式上映,并且试映火爆,在内地原本几毛钱的票价竟然炒到了五到十块钱,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大陆著名文人王朔说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一种激情感染和推动,难以自已。出了电影院,和几个朋友没有坐公共汽车,而是走路回学校,边走边高唱电影主题歌,如同狂欢节”。

《红高粱》小说原作者莫言:“昨晚我回北京,深夜走在马路上还能听到很多人在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电影确实是了不得。”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好就有坏,《红高粱》上映后,一方面票房获得巨大成功,200万的投入收足了一千多万的票房;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更为激烈的争论和讨伐。

首先是种高粱地的高密农民进行了上访,抗议影片中的“剥皮”情节丑化中国老百姓。

而意识形态领域的讨伐,更为激烈。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红高粱》靠宣扬愚昧落后、展示民族丑陋一面讨好外国观众,还有人攻击《红高粱》是“诋毁祖国,诋毁社会主义”的“大毒草”。

此时,西方评论界对《红高粱》却极为推崇。德国《人民之页报》评论道:“这是一部具有浓郁生活色彩的、粗犷而五彩缤纷的影片。”一位当时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为张艺谋喊冤,他说,“谈到外国观众会嘲笑‘贫穷’,那实在是一种残酷无情的误会。我从不认为这样的人可以称为观众。”“西方观众更倾向于被苦难感动和激动,所以恳请千万别误解西方的观众。”

一部艺术片能够拉风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荣少亨当机立断,立刻引进香港公映。不出所料,这部阳刚十足争论不休的新戏一在香港登陆,那些“慕名而来”观看的香港观众们就都震撼了——至少大陆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让他们感到匪夷所思。无论是场面,还是那气势,简直能和香港的大片相比。因此票房一路窜高,高票房的收入也算为荣少亨投资好莱坞赢得了好彩头。

在《红高粱》在亚洲各地挂起“高粱风暴”的同时,世界各地的电影盛会也对这部戏抛出了橄榄枝,邀请这部戏参赛。

作为制片方还有监制的荣少亨走不开,只好让张艺谋代替自己去参赛——参赛的结果不用说也很清楚,拿奖了!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并且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国际*级电影节最高奖项!

“一帮人知道获奖,从被窝里爬起来聚到我家,一个劲儿喝酒,用拳头把肩膀捶得生疼。”张艺谋如是说道。

知道获奖,远在香港的荣少亨更激动得一夜没睡。他当时的感觉是,整个中国都在扬眉吐气地往起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