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 (第1/4页)

这些部族最终还是选择西迁尧山,归于铁崖部的庇护之下,离开这日后注定的是非之地。

随着第一批两万多人族奴隶的交付,证明了拓跋部此时彻底选择低头。鹤婆婆还专门在万丈高空中将瀚海东原巡视了一遭,看到广袤的草原上,一队队的奴隶犹如乌云一般,缓缓的向潼河东岸移动。

战局已定,不仅魔猿城眼下是百废俱兴,黑燕军残族以及大量的燕州苦奴,要穿越茫茫草源,渡过潼河,不断的往南面的首阳山聚集。

众人商议之下,决定将海陵原的防务,全部交给铁崖军第一大营、第二大营驻守,阎渊先率黑燕军南下,提前为数十万人族在首阳山渡冬做准备。

虽然陈海已经下令龙骧大营往首阳山运送了数百万斤粮食、十数万套御寒衣物、毛毡,也将四艘风焰飞艇秘密调给黑燕军使用,但这个冬季总计有六七十万平民,要迁到首阳山安置,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阵凉风刮过,此时已入深秋,瀚海草原已经不复青葱一片,开始枯黄了起来,而这时候,在尧山以西千余里外,有一队千人规模的兵马,正往尧山疾驰而来。

第四百八十五章 形势

尧山历时逾一年半的战争,在益天帝八十一年入冬之前,终于落下了帷幕,在此期间,黑石汗国境内也是陷入一片混乱。

汗王穆豪在闭关之初,左胜王穆苛除了暗中使些手脚,将蒙兀部调到尧山吸引拓跋部、克烈部等敌族的攻击外,却也不敢有其他什么动作。

然而,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推移,黑石汗穆豪迟迟都不出关,甚至在黑石汗国境内都有汗王不愈身亡的消息流传出来,之前受穆豪强行压制下去的诸部族间的矛盾就陆续暴露出来。

又因为燕州诸郡强藩近年来大规模使用天机战械,使得黑石汗国数次寇边都损失惨重,而一旦不能从外部劫掠足够的利益,诸部族之间的利益争夺以及矛盾就变得越发尖锐。

在进入益天帝八十年之后,战火就已经燃遍黑石汗国境内。

而此时,左胜王穆苛并没有调和汗国各部族间矛盾的心思,反而倍加挑唆部族间进行血腥的斗争,甚至不惜亲率嫡系精锐,参与到血腥的部族争斗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穆苛疯狂扩张自己封邑左胜城的实力,不仅将征服的近五十万部族人口强行迁到左胜城附近安置,彻底变成他左胜王的附庸外,嫡系战力左胜大营,也从战前的两万将卒疯狂扩充到十万人,而此时黑石汗国在黑石城的直属兵马,也就十万人而已。

此时,就算此时黑石汗王穆豪伤愈出关,但除非黑石城与左胜城之间再爆发一场血战,分出一个胜负来,要不然也改变不了穆苛凭借左胜城势力,与他分庭抗礼的事实。

在这过程中,穆苛虽然一直都有监视尧山的局势发展。

蒙兀部的崩灭甚至尧山地宫落入敌族手里,穆苛一点都没有什么可惋惜的,当然他更期待蒙兀部与敌族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他可以毫不费力的将尧山以及蒙兀部残族都收入囊中。

蒙兀部溃灭,铁崖部的突然崛起,以及尧山竟然是铁崖部族地,铁崖部守护大妖突然出现,协助铁崖部稳住尧山局面,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太突然,穆苛也都搞不懂是怎么回事。

而当时穆苛正极尽全力吞并一个大部族,无力去干涉尧山的战事走向,等到六万人族精锐从尧山地宫杀出夺下白鹿城,令拓跋部精锐被迫东撤,而黑燕军又悍然出兵突袭沁海渡,封住拓跋部八万多精锐东归之路时,黑石城与左胜城已经有对立之势,根本不可能集结一支足够强的战力,去干预尧山战事。

一直到拓跋部决意乞降后,穆苛才与黑石城内忠于汗王穆豪的老臣们达成一致,先派使者到尧山来,观察尧山及铁崖部的虚实——这也是阎渊率黑燕军南下之际,有一支千余人规模人马,往尧山靠近的缘故。

此时阎渊率黑燕军南撤首阳山,陈海留铁崖军第一、第二大营在海陵原监视还未渡河东撤的拓跋旗所部,但魔猿城此时也是百废待兴,铁鲲就将铁崖军主力兵马,交给乐毅节制,他与陈海先赶回魔猿城,处理其他军政事务。

铁鲲与陈海在千余獒狼甲骑的簇拥下,赶到魔猿城时,黑石城过来的使团,正好抵达尧山西麓的白鹿城外。

此时负责守白鹿城的主将是张雄之子张瀚,名义上是铁崖军第二大营的都尉指挥使之一,实际上只会听从龙骧军的调令,更不会理会什么黑石城使者。

黑石城使者没有办法,只得派人绕到魔猿城来找铁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