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将离开你而回家去。逼近金陵城扎营,也足以威胁贼寇,军势虽然危险,但我们也不能求万全了。

曾国荃说,金陵是太平军的根基,拔掉这个根基,枝叶不用去拔,就会自行枯萎。

金陵有江南和江北的各个城镇作为屏障,这些城镇也靠着金陵作为应援。湘军攻克其中的一座城镇,刚刚转移,随后就有太平军占据。湘军徒然地疲于奔命,而太平军则是等到湘军刚走就进占,如此攻夺,不知何时才是止境。现在以一支部队直捣金陵,苏州和常州的太平军听说江宁围攻火急,必定前来增援。那时湘军另派部队袭击苏州和常州,围攻金陵的湘军趁势攻击,就能一举把太平军消灭在金陵巢穴。

曾国藩见四弟执意要铤而走险,而且言之有理,便批准了他的要求。左宗棠也发表意见,赞成湘军兵临金陵城下。于是,围攻之势便成定局。

曾国荃在清军江南大营崩溃之后推进到天京城下,再次对太平天国的国都形成包围圈,得力于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这是清廷的其他部队办不到的。

237

曾国荃和彭玉麟在天京的西南方奋力争夺地盘时,在江苏的东南角上,李秀成的太平军正在与外国军队奋战。

华尔的洋枪队于5月17日会同英法联军攻克奉贤。法国提督卜罗德中枪身亡。清廷下诏,赏给卜罗德的家属貂皮和彩绒,以示抚恤。

洋枪队和英法部队于5月18日攻克柘林。李秀成身在苏州,听说嘉定和青浦已经丢失,亲自率部增援太仓。

清廷知府李庆琛正在率部攻打太仓,兵败身死。太平军出动所有精锐攻打青浦和嘉定。英法将领见太平军兵力强大,十分害怕,命令部队突围,掩护主力撤出嘉定,并强携清廷官吏一同撤走。太平军重新进占嘉定。英法部队返回上海,不再出兵。

太平军乘胜南下青浦和松江,攻打泗滨,将守军全部驱散。接着,李秀成分兵奔赴虹桥与漕河泾,距上海只有二十里。

李鸿章知道现在湘淮军必须唱主角了。5月30日,他急令程学启等人率部从浦东返回上海,扼守虹桥。在安庆向曾贞幹投降的程学启,现在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

程学启的部队行动迅速,于6月2日在漕河泾打败太平军,第二天又打败从泗滨增援的太平军。然后,程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推进到新桥泾扎营。刘铭传和潘鼎新的部队攻克南汇和川沙,浦东逐渐安定。

太平军一时无法深入上海周边,便回头对松江发起猛烈的围攻。华尔和李恒嵩分兵在各个城门拦截,太平军伤亡颇重。华尔得知青浦被围,提议放弃青浦。6月9日午夜,他从洋枪队中挑选出精锐的军士,突然击破天马山,从炮路突入青浦,将米粮军船全部焚毁,然后死战出城,集中兵力防守松江。

李秀成继续集结兵力,准备再次攻击上海。6月17日,太平天国听王陈炳文和纳王郜云官率领几万人攻打新桥,将程学启的军营包围几十层,填塞濠沟,拔掉鹿角。程学启发现已经来不及用枪炮御敌,便命令军士们向太平军扔掷砖石,太平军战士们纷纷倒下,尸体填平了濠沟,仍然前仆后继,踏着尸体攀登。程学启下令用劈山炮轰击,然后挥军出营,一阵反冲锋,将太平军击退。

但是,太平军的另一支部队已经越过新桥十多里,眼看就要攻入上海。李鸿章亲自带领七营兵力堵截,在徐家汇与太平军遭遇。张遇春奋力将太平军击退,追到新桥。程学启看见自己人的旗帜,大声呼喊,挥军出击,前后夹攻,打得太平军大败而逃。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62年,同治元年(15)

外国军队目睹这次战斗,自叹不如湘淮军。从此湘淮军在上海名声大振,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不敢再揶揄李鸿章的部属了。

曾国荃的部队已在雨花台驻扎。清廷仍然打着如意算盘,想一举攻下金陵,再次命令李鸿章率部赶赴镇江,助攻天京。

李鸿章回奏说,他接到曾国藩的文书,知道曾国藩很担心进攻金陵的兵力过于单薄。而曾国荃也说湘军只能包围金陵的西面和南面,挖掘深沟,修筑高垒,以水师为根本,以江面为粮路,首先稳住自己的阵脚,再设法对付太平军。若要合围,必须增加两万兵力。

李鸿章说,他知道金陵是一座大城,城防坚固,和春与张国梁统帅###万人的大军,长久围攻,仍然功败垂成。现在江苏和浙江到处都是太平军的占领区,太平军可以从各处增援金陵,比往年具有更大的优势。幸亏湘军用兵稳重,才比其他部队有更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