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不要命的“鬼城”抄手(图)

丰都“鬼城”闻名天下。根据以前传说,当人的躯壳消亡之后,亡灵就会来到“丰都鬼国”,等待十殿阎罗发落。生前积德行善的人会升入天界,为非作恶的人会被投进地狱,其余的则要等待天、人、神、鬼、傍生(牛马乃至蚊蚁等动物)、地狱等六道轮回的考验,寻求转生机缘。由于这些离奇的迷信说法,古往今来到“鬼城”求神拜佛、祈福还愿、施舍济物的人来往不断。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来到“鬼城”的人,必会品尝当地的小吃“抄手”。

“鬼城”抄手又叫“鬼城”包面,以皮薄馅大、调味鲜香著称,与“鬼城”同样闻名遐迩。“鬼城”抄手品种多样,根据馅料可分为猪肉抄手、牛肉抄手、鸡肉抄手、羊肉抄手等;汤料又分鸡汁汤、骨髓汤和三鲜汤。

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有了抄手不要命,以此来形容人们对“鬼城”抄手的喜爱。这句话并非出自丰都人的自夸,而是有一个有趣的来历。据说民国30年(1941年)间,有几位外地客因避难流落到丰都。有一次,几个人来到一家叫麦地香的面馆吃饭,点了抄手和小面。抄手上来后,几位客人三口两口便吃光了,吃完又要,店伙计连着上了四次抄手,被他们的大食量惊呆了,脱口说道:“先生,你们吃完抄手还要不要‘命’?”当地话里“面”与“命”同音,伙计的意思是还要不要小面。客人吃得正高兴,冷不丁听见这句话,十分震惊,以为发生了不测,一个个撒腿奔到店外。他们一跑,店主和伙计还以为遇上吃白食的了,齐声喊叫着追了出来。外地客被拦阻回来。搅闹了半天,双方才弄明白因为语言不通发生了误会。这个笑话很快传得尽人皆知,“鬼城”抄手一时名声大振。从此这句话变成食客们的口头语。

“鬼城”抄手选用上等面粉和新鲜猪、牛、羊等畜肉为原料。制作20个抄手一般需要用50克面粉和50克猪肉,另加鸡蛋、盐调制为馅,所以面皮薄如纸,肉馅大如丸,有“吃面又吃肉,吃了包面当吃饭”的美誉。另外,其汤料也非常讲究,不论鸡汁汤、骨髓汤还是三鲜汤,调制时都加香菇和黄豆芽熬煮,香味浓郁,清鲜可口。一般猪肉抄手配鸡汁汤,鸡肉抄手配骨髓汤,牛、羊肉抄手配三鲜汤。原汤浊白,滋味醇厚,因此又有“一碗鲜汤穿喉过,五脏六腑都活起来”的赞叹。

抄手是四川对馄饨的称呼,广东人则称之为云吞。馄饨不过极为平常的吃物,可是到了“鬼城”却因制作精美、风味独特而备受人们青睐。外地人游“鬼城”有“不吃抄手心不甘”的说法。人们不再迷信于“鬼城”的种种传说,与其为子虚乌有的来世祈福,还不如以美味的抄手饱足现实的肚子。

钟情最爱鱼香肉丝(图)

吃过多少回鱼香肉丝已经无法计数,反正有一个时期——大约十年前吧,只要和朋友一起去酒店吃饭,必点的菜肴便是鱼香肉丝,而且从来没有人提反对意见。说句不夸张的话,一提这道菜,我的味蕾马上就回忆起它酸甜辛辣的滋味。开始吃自然是因为觉得奇怪:明明是猪肉,何以有鱼的味道;后来则是因为喜欢而产生的依赖感。

据说,无论南北但凡厨师要考级拿证,鱼香肉丝是必须要做的一道菜。初闻此说,甚为不解,后经一位从厨多年,对川菜颇有研究的厨师指点,方才明白其中道理。他说,肉丝者任你技艺高超也终归是肉丝,鱼之味道本来就与肉之味道各不相干。而鱼,若清蒸水煮,也无非清淡,并无浓郁醇厚之味。所谓鱼香,所指乃是多施调料,糖醋焦溜之鱼味。此实乃调料佐助之效果。但凡做鱼之时,葱、姜、蒜三味不可或缺,善用此三味者,则可除鱼之腥气,呈鱼肉之美味,此乃烹鱼之道。然世人由此认为此三者既能赋美味于鱼,以此三味善加烹制,肉味亦可生发鱼香。岂知,材料虽用足,而鱼香不可得。不得要领者多,看破玄机者少。所以烹鱼香肉丝而得其妙并非易事。厨师调和五味之水准,以此菜试之可见分晓。

确实,不同的餐馆虽然用料相同,甚至成菜颜色相差无几,但吃起来却差之千里。而且,既以鱼香肉丝名之,而不得其味,吃起来就不知是什么东西了。所以鱼香肉丝做得好坏便成为我们评判酒店厨艺的标准。

鱼香肉丝,其名得自于以鱼香调味。这道菜出现不过几十年,首创者为民国初年的四川厨师。1909年的《成都通览》收录有1328种川菜菜肴,其中并没有鱼香风味的菜肴,说明鱼香肉丝的出现肯定晚于1909年。鱼香肉丝的“鱼味”来源于调料的善加利用,乃是由泡辣椒、酱油、白糖、姜末、蒜末、葱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