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 (第1/4页)

布赖斯愤然道:“俄国一向在航天技术领域是对中国封锁的,他们从来不搭载中国的宇航员升空,也没有答应把‘和平号’空间站卖给中国。怎么近些年来大幅度向中国扩散航天技术了呢?”

这一下倒不用马克勒尔来回答了,总统经济顾问罗宾教授插话道:“那是经济原因,不要看这二年俄国的经济发展相当惊人,那只是恢复性质的。前苏联留下的庞大的基础设施都已年久失修,马上就要拖累他们的经济发展了。波诺马廖夫必须不择手段地弄钱,再说他们也无力发展那些航天计划,那些设备就要报废了。他们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1989年5月13日首次由安-225作了背带飞行,至今已20年,能卖出去也就不错了。当年出卖‘联盟号’的技术不也是为了钱吗。

“不过我们自己的政策可能也帮了中国人的忙。我们曾经吸收了一些俄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但是不敢重用他们。这使他们感到失望,并怕自己落伍。于是纷纷前往中国发挥他们的才智。我还看到中情局的一份报告称,俄国政府也在暗中支持他们到中国去发展。看来当年到我国来的一些专家是受政府指使的,俄国人希望让他们能跟上技术的发展,一看在我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让他们到中国去了。”

马克勒尔继续报告:“据海军和空军一些部门的报告,他们的航母和B-2隐形机在执行任务时探测到从空间向他们发射的大功率雷达锁定波束,现已证实这是中国最近发射的雷达卫星干的。”

布赖斯疑惑道:“中国不是早在上世纪末就发射卫星以探地雷达来探测地下工事的吗?据说探地深度还很惊人呢。现在他们又有什么新的进展了吗?”

“是的,最突出的是2条。卫星装备的是大功率相控阵雷达,可以跟踪、锁定大批的目标。隐形机最怕自上而下的探测,B-2对雷达波还好一点,但是中国人肯定在卫星上装置了他们最先进的热成象仪,还是能探测到它的。至于F-117那就几乎失去隐形能力。金龙电池使大功率发射有了可能,我国首先研制成的金属电池肯定也将首批装上雷达卫星。它们平时靠太阳能电池板向电池充电,只是飞越战区上空时才开机。

“第二条,这些卫星多次大范围地变轨飞行,可以大大提高监视战区的频度。他们在微动量推进器的研制肯定有了突破。这还预示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卫星监视系统。”

总统不解道:“他们只是在坦桑尼亚和南越建立了大功率探测系统,怎么能覆盖全球呢?难道是依靠那些探测船?”

马克勒尔叹了口气:“他们已经在古巴初步建立了卫星探测系统,名义上是卫星地面接收站,以收看气象卫星图像的。”

在座的自然明白在西半球的这个点,对中国的全球卫星探测网络意义重大。

“我们截获的情报显示,中国人还在探测设备的小型化上下了功夫,他们在驻外使馆的屋顶上装设的相控阵雷达都可以探测大片空域的空间目标。通过他们自行研制发射的通讯卫星,把整个探测网络全部连接了起来。”

各国的使领馆都负有获取情报的责任,我国利用使领馆的特殊地位和地理位置构成全球卫星探测网络也无可非议。

“中国并非仅在空间武器上投入巨大力量,我们昨天拍摄到了1架预警机停在他们的‘安徽’号航母上的照片…”

小克利夫兰上将已经得知此事,还能不动声色,布赖斯可坐不住了:“前苏联造了好几条航母都未弄出1架实用的舰载预警机了。法国的航母也只能买我国的E-2,英国的航母没有弹射器,E-2都无法起降。‘安徽’号不是也没有弹射器吗?”

“这架舰载预警机有2个电动螺旋桨,卫星拍摄到了它的飞行热图像,显示飞机的后部有一台喷气机…”

总统又急着打断了他的话:“前苏联也试图这么搞不是没有成功吗?”

小克利夫兰出面解释了:“为了增加留空时间,舰载预警机只能使用高效率的螺旋桨推进。如果增加一台仅在起飞时使用的喷气机,增加了重量、挤占了宝贵的体积,又增加了复杂性,效能就太低了。中国人采用了‘红蜂鸟’超轻型战机的那种电磁TVC发动机,在起飞时可以增加推力,使它能在滑跃甲板上升空,在巡航时可提供转向和俯仰力矩,因此可以去掉预警机特有的复杂的尾翼。它的天线圆盘是固定的,采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比E-2D要高。为了照顾以前的投资,我们一直没有正式投产E-2F预警机,它是使用相控阵雷达的。不过全部淘汰老的E-2费用很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