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人员伤亡31500余人。

他自己的集群损失就极为惨重,虽经及时补充,各作战部队缺员还是不少。但这是在这么险峻的山区进行反击作战,损失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前段时间接连的惨败举国上下意志消沉,在这个时候胜利才是最重要的。国内舆论现在是一片叫好声,军方受到了新一轮的吹捧,那些资深的军事评论员们又飘飘然起来,认为依靠“世界上最强大的陆航集团军”把入侵者赶回去已经指日可待。美军顾问团对印军这次运用陆航集团军大纵深突破敌军防线评价很高,认为是地空协同作战的范例。

夏克雪少将对后勤部队和工兵的效率很满意,利用运距短、公路条件好的条件,不但迅速修复了南郊的直升机基地的通讯、指挥系统,储存了大批的燃油和弹药,而且扩大了基地的容量,原来最多只能容纳70架直升机,现在已能容纳104架。不过即使这样对于突击阿克赛钦还是不够的,美军顾问为此设计了“蛙跳”方案:当第一波陆航攻击部队的第一梯队从这里出发时,第二梯队就从列城飞抵这里进行加油,运输直升机再搭载先期抵达的突击队员,立即投入突击。当然这一作业实施起来相当复杂,刚才经过图上作业总算能很好地衔接起来了。不过工兵和后勤部队在基地上至今仍忙得不亦乐乎,在作最后的努力。

少将最不满意的是第五整编山地师至今仍未能全部夺回原整编师基地,这也难怪,这个师的兵员大都是新补充的,总体实力大不如以前。好在被压缩在基地一角的敌军也无法干扰阿格拉行动,不过少将严令第五师明天中午前必须完整地夺回基地,他知道在夜间攻击是无法取得战果的,中国人的夜战能力实在太强了。少将已经二天没有睡过觉了,现在得补睡片刻。

斗拴特别里奥地南郊直升机基地9月4日2:00

在这人员最昏昏欲睡的时刻,在基地上拼命努力的工兵和后勤兵们终于拖着疲惫的步伐返回营地睡觉去了。第35装甲步兵师的各警卫和防空分队的值勤人员也在换班,这一班人将值班到6:00,等第二梯队的突击队员出发后才能休息。由于防空基地实施***管制,各处的***十分昏暗。等那些等待换岗的印军发现不对时,已悉数被制服或击毙,基地四周的SA-17防空导弹阵地的发射车、指挥车等都在“换班”时落入了我军手中。指挥塔台的值班人员是陆航1旅的,5个值班人员准时在1:50看到大门被打开,塔台的灯光更暗,以免影响向外观察,所以他们也没有觉察异样,转瞬间就被制服。我军的2名电子战士,熟练地打开电脑,调出了凌晨的二个突击梯队的运作指令书。现在的突击直升机群的空勤指挥已经不能依靠书面命令或指挥官脑袋的记忆来执行的了。尤其是这次控制二个梯队的混合机群连续起降的作业,将全部在电脑的指挥下进行。不久这些信息全部呈现在第15空降军和前指的参谋部的电脑显示屏上了。

这是15空降军和54军特种兵突击行动的第一步。他们的成功不是依靠侥幸,而是经过2个月的不懈苦干加上各方参谋人员的精心策划的结果。尤其是近1个多月来,前指的曾司令员决心按中央的部署给反扑的印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参谋部精心策划了“诱敌深入,全歼西线印军主力”的“同步加速器”行动计划。前指任命第15空降军司令员冯胜灵少将为我北部集群司令员,54军的162师也交给他指挥。在45师参谋长杜靖上校的指挥下,15军和54军两军的特种兵团在工程兵团的帮助下在斗拴特别里奥地的城防司令部和直升机基地下了大功夫,构建了一系列的暗道、密室,和大批用光纤连接的窃听器。

昨天夜里就有二个特种兵小组潜入印军城防司令部和直升机基地的电脑和战术网络的主机房,电子战技师在密如蛛网的线路中接入了一条通往密室的线路。于是印军集群的秘密源源不绝地送入了15军和前指的参谋部,曾司令员会同冯少将策划了一个打击力度更大的行动。他们立即调整了在阿克赛钦湖区周围的军力部署,以迎击印军的偷袭。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采用“黑虎掏心”的绝招拔除印军的出击基地。冯少将派遣了最得力的特种兵团团长周齐平上校亲自率领15军、54军混合组成的200名特种兵,潜入直升机基地,其中有不少是直升机的空勤指挥和地勤人员。在外围还有300名特种兵隐蔽待命,随时可以增援他们。

这第一步行动很顺利,他们成功地控制了塔台、地勤和维修库、防空导弹阵地、基地的警卫。由于当时印军的备战十分紧张,人员在频繁调动,营房里对上一班的人为什么未回来休息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