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页)

趣:

——二战开始阶段,苏军实施了战略性的撤退,天空中德军的战机滥施淫威。1942年4月苏军组建了第588夜间轰炸机飞行大队,清一色的女性飞行员,驾驶的可不是什么高性能的重型轰炸机,而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叫“波-2”的双座初级教练机,性能之低令人咋舌:双座纵列,空重只有700公斤,机身很小,全长8。17米,翼展11。4米。它是用松木条制成的,用钢丝拉紧,蒙皮是帆布的。巡航速度155公里/小时,续航距离500公里。她们在机翼下安装了4个炸弹架,居然可挂360公斤炸弹,专在夜间用小炸弹出击德军的阵地,每夜要轰炸顿河渡口十多次,协助地面部队攻占了渡口。德军的优势空军对她们毫无办法,德军称她们为“夜空女魔”。

——9年后,在朝鲜战场,中朝空军受到她们的启发,决心用同样的波-2飞机去攻击美军的重要空军基地-水原机场。当时水原机场距前线约200公里,是侵朝美军空军第5航空队的主要基地,经常部署有F-86、F-94战斗机和F-84歼击轰炸机百余架,还经常有几十架B-26轰炸机在这里转场。机场周围配置了严密的雷达警戒,部署了40毫米的高炮,还有F-86和当时最先进的F-94夜航战斗机担负夜间值班,可谓戒备森严万无一失。然而就是这不起眼的小东西愣是成功地挑战了这些庞然大物。1951年6月14日夜间中朝空军各派1架波-2,每机携带了50公斤炸弹。他们成功地飞到了水原机场,虽然由于天气不好没有投弹,但是又在低空安全返航了,并未被美军发现。6月17日夜里月光明亮,目视距离达几十米,凌晨时分中朝空军的2架波-2再次起飞,沿着山沟飞了1个多小时就到了水原机场的上空,只见机场上空一片宁静,大约100多架美军飞机静静地停在跑道边上。2架波-2在离地面约20米的高度冲向敌军,4枚炸弹投了下去,只见4架美机着火,4架也倒向了一边。飞行员赶紧把机头一转,沿着山谷就朝回飞。这时机场才拉响警报,2架F-94战机迅速升空,可是这种战机的速度太快了,一下子冲出了几千米远,等他们绕了一圈回来,波-2早已钻进了山谷,哪里还找得到呢?

美军第5航空队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那些“王牌”飞行员提出了许多对付波-2的办法。几天后,志愿军再次用波-2飞机袭击水原机场,这次美军飞行员有了准备,2架F-94夜航战斗机紧急起飞后,追赶刚刚投完炸弹的波-2机。王牌飞行员麦德尔看到了月光下的一个小黑点,他一拉操纵杆追了上去,可是还没有看清目标,自己的飞机就冲过了头。只好再转一个***再回来。这一次,他打开了起落架,又放下了襟翼,飞机的速度大幅度下降,真不愧是王牌飞行员,终于使高速喷气机可以跟在木头飞机的后头了。当距离只有200多米时,麦德尔按下了20毫米机炮的按钮,一串炮弹飞了出去,可波-2恰好再次降低高度,未能击中目标。怒火中烧的王牌飞行员再次瞄准了又是几炮,于是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机炮的后坐力太大,F-94瞬间降速到零,机头一转坠向地面,在如此低的高度这是一眨眼的功夫,王牌飞行员根本没有跳伞的机会,活活摔死在机舱内。这一事件震惊了侵朝美空军,远东空军司令下令,不准再用这种冒险的办法攻击志愿军的波-2飞机。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美空军也没有找到别的办法来对付波-2的夜间袭击。

研究小组认为波-2飞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主要是雷达难以发现这种主要用木头制造的小飞机在夜间的超低空低速飞行,一般的喷气式战机也确实难以对付这种低速小飞机。他们提出歼-17的指标是:

——隐形:采用电动螺旋桨推进后,又是低速飞行,飞机的红外特征是极其微弱的;由于是小型低速飞机可以大量采用合成材料,再辅以一定的吸收雷达波的涂料,可以大大地降低雷达的反射截面。

——能超低空飞行。配置GPS导航、地形跟随雷达就可以做到。

——夜间飞行性能优良。将配置微光夜视仪、“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高性能的热成象仪“探针”等设备。

它们的任务是夜间袭击特殊目标;与直升机和无人驾驶侦察机作战。还可以承担一定的侦察任务。

经军委批准,哈尔滨飞机厂成立了设计组。经过10个月奋战,第一架样机就展现在军代表的面前,这可不是波-2那样的木制飞机了,完全是一架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单座超轻型战机了:

——机身和机翼的主梁以铝合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