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串联一台11000千瓦的巡航电机,一台2。8万千瓦的加速电机,使得最大航速达到35节,而且采用7叶大侧斜低速螺旋桨,水下噪音足足降低了10分贝。关键是配置了7万公斤的金龙电池,完全消除了蒸汽轮机启动和加速慢的问题,充足了电能的金龙电池可以直接推进战舰以最高航速航行10个小时,蒸汽轮机完全可以按照最佳程序启动,然后一直以最佳状态满负荷发电,战舰以巡航速度航行时,多余的电能为电池充电,甚至为电动直升机的电池充电。一旦需要加速,则电池就向外供电。经测试反应速度还超过了燃气轮机系统。而蒸汽轮机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最大航程已由6800海里增加到8800海里。

由于取消了原来的发电机组和备用电池,改造了空调系统,节省了重量和容积,扩大了直升机库,可以搭载一架轻型Z-2H“海燕”武装侦察直升机,一架WZ-1H重型反舰直升机。由于大幅度简化了供电和电气系统,自动化程度又得以提升,舰员由360人减少到了290人。经此改造“粤秀II”级导弹驱逐舰的性能将全面超过印度的“德里”级驱逐舰。2艘新型的“粤秀II”级导弹驱逐舰同时在上海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

2艘航母集群的“粤秀I”也在新沪造船厂和黄埔造船厂按上述方案改建。

我国自行研制的旅沪级、旅大级同样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性能都有了惊人的提高。

上海沪东造船厂11月15日

就海军发展而言,护卫舰普遍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伴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舰船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今天的护卫舰所遂行的作战任务、达到的作战效果,已与中、小型驱逐舰难分伯仲,更强调远洋作战和全方位攻击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远洋作战轻骑兵。

在90年代新出现的护卫舰,无论是在舰载武器的攻击力、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子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还是在舰艇的隐身性、稳性、适航性、续航力、自我防护能力,甚至舰员居住的舒适程度等方面都比以往的护卫舰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比较典型的新型护卫舰主要有:英国的23型、法国的“拉斐特”级、德国123型、等等。它们主要有如下特点:

——大排水量、高适航性、长续航力:满载排水量超过了3500吨,经济航速下的续航力均在4000海里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00海里。提高了远洋作战能力而使舰载武器装备数量和重量增加,也提高了舰艇自身防护能力和损管能力。还改善舰员工作、生活条件,并为未来现代化改装预留了储备。

——高隐身性和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舰艇的隐身性能已越来越为各国海军所重视。良好的隐身性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先敌发现和先敌攻击。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则可使舰艇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维持其被攻击后的作战能力及自身生存能力。普遍采用舰体干舷外倾,各相交面交角处用圆角过渡,舰上暴露部位敷设吸收雷达波涂料等新的设计技术,使得它们的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小型巡逻艇。

——德国123型舰采用减振筏座、对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加装隔音罩、使用低噪声5叶大侧斜螺旋桨等技术,英23型舰则采用先进的“气幕”降噪系统、螺旋桨利用通气技术降低空泡噪声等措施达到声隐身。它们还对烟囱、发电柴油机排气口、空调装置的排气孔等红外辐射源采取了相应隐身措施。

——它们采取了严密的“三防”措施,对舰内舱室进行了分区设计和6个双层横舱壁结构使整个舰艇强度大为增强,即使遭导弹直接命中,舰体也不致立即断为两截,且能减少炸弹爆炸时破片对舰体的损害。

——动力装置的高可靠性和经济性:它们广泛采用的是CODOG柴燃联合动力装置。英国23型舰采用了一种新颖的COLAG柴燃电联合动力装置,柴电推进时由于不用齿轮箱,噪声明显降低,为拖曳阵列声纳使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多样化的一流武器装备:它们都有一项主要作战使命。但作为新一代水面武器搭载平台,又都具备对空、对潜、对舰的三维空间作战能力,有的还具有对岸攻击能力。防空火力普遍采用了模块化垂直导弹发射系统,为护卫舰对付来自空中饱和攻击提供了有效防御手段。

——它们都装备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英国23型舰上的996、UYK“扎第尔”战术数据处理系统、北约11号数据链以及卫星通讯系统,这些先进的电子设施使得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