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1/4页)

,令军心在这半月之内彻底涣散,自己连夜拔营回师,昼夜兼程,可如今便算赶到庭州又有何用?更莫说这份东西此刻只怕已在御前……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睁开眼睛,声音变得一片平板,“传令下去,辎重营之事以安抚为主,概不追究,减慢进军速度,到疏勒后就地休整,”又忙厉声补充道,“再派一百人去辎重营,务必要看护好军资,不得有失!”

眼见梅主簿诧异的抬起头来,他从紧咬的牙关里逼出了几个字,“那四十车金银器皿,绝不许有任何闪失!”

梅主簿忙领命出帐,他原是军中老手,最善于安抚调度之事,辎重营的风波当夜便渐渐的平息了下来。放缓行军速度后,众军士的怨气也小了许多,只是传言却愈发纷纷扬扬。

二月初二,大军好容易终于走出了天山山脉。想着再过上一日多便可到疏勒城中歇息,早已变得消沉散漫的士气终于恢复了些许。然而到了次日晨间,两骑斥候却带来一个令人全身发凉的消息:八千吐蕃骑兵在突厥弓月部人马的引领下直奔唐军而来,相距已不足二十里!

军号声中,各军的郎将校尉飞马赶到中军大帐之中,听得这个消息,也是面面相觑。静默半晌,还是有人大着胆子道,“此战只怕有些难处,吐蕃骑兵悍勇犹胜突厥,我军又是久战疲乏之师……”

有人挑了头,附和声顿时响成了一片,也有人道,“吐蕃又如何,我大唐天军,难不成还怕了他们?”随即便换了几声驳斥,“行军打仗,靠的是士气,如今我军的士气,可还堪经一场恶战?”

苏海政听着下面的争吵,默然不语。他这几日来不得安眠,面色青白,连皱纹都深了许多,半晌才挥了挥手,“你等先下去!”眼见众人嘟嘟囔囔的退了下去,他才转身看着梅主簿,“你看应当如何?”

梅主簿的脸色比他也好不了太多,缓缓的摇了摇头,“如今之势,不可硬战!”

苏海政冷冷的看着他,突然声音干涩的笑了起来,“依你之见,我便该自缚于阵前,以求他们给我一个痛快?”

梅主簿忙摇头,“大都护何出此言,下官有两条计策,其一,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都护不妨拿出那几千件金银器皿,言明此战取胜后便可与众军分之,此战大约还有五成的胜算。若是能战而胜之,大都护以前的些许小过,朝廷或许也会从轻发落。”

苏海政想了片刻,微微摇头,“那第二条计策呢?”

梅主簿略一踌躇,低声道,“弓月部人马原是不足为惧,唯一可虑者,乃是吐蕃,他们必是被弓月部请来助拳,与大都护并无仇怨,弓月部可以金银请之前来,大都护也可以金银送之归去。若是大都护能修书一封,投入吐蕃大营,只道大唐与吐蕃多年修好,何必因外人而刀兵相见,大都护愿以所部军资四十车金银,两万匹布帛送给吐蕃大军,以做回程之资,并订下交好的盟约,想来吐蕃八成会就此退兵。只是如此一来,却是折坠了大唐的威名,还会助长吐蕃对西疆的野心,也令突厥各部日后更易与吐蕃勾结……”

苏海政并不开口,霍然起身,挑帘出了大帐,骑上战马一路向营前而来。唐营的前方不到十里处,一片黑压压的人马已乌云般占据了地势略高的一片缓坡,虽然看不清人数旗帜,但那股气势却仿佛能直压过来。

苏海政沉默良久,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好几下,终于头也不回的沉声道,“梅主簿,你这便回帐帮我修书一封!”

…… …… ……

二月初五,安西大都护苏海政以军资贿赂吐蕃大军,约和之后回军疏勒的消息飞马传到了一百多里外的庭州官衙。众人一时不由愕然,庭州长史跺足怒道,“此人怎会贪生怕死到如此地步,我军固然是久劳而返,吐蕃人何尝不是远道前来,决战之地离疏勒不过几十里,离我庭州也不过一百多里,正是我朝在西疆的腹心之地,他却居然一战都不敢!日后这突厥和吐蕃谁还会把大唐放在眼里?”

有人冷笑道,“真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裴行俭却是一声长叹,“吐蕃人来得好快!此次是裴某又失算了……”

庭州长史忙道,“是苏海政贪生怕死,守约何必自责?依我看,此事还是要你我联名尽快禀报朝廷才是!”

裴行俭点了点头。两人都是笔头流利之辈,不一会儿便书就奏章,签名落印。封好之后交给庭州的差役。

不一会儿,那名差役却愁眉苦脸的转了回来,“启禀长史,来刺史日常处置公务的那间小屋被突厥人的巨石砸塌了,前些日子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