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第6场 心理的界限/梦境的迷宫(9)

他时常陷入无法与现实划分界限的幻想中,在幻想中,现实的一切仿佛都得到了解答和弥补。当路易莎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外时,他假意邀请妻子来拍摄地居住。当妻子发现了他的情人卡娜时,吉多轻松地否认了。妻子悲哀地对吉多说:“你对自己都不诚实。”

吉多的制片人和演员们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们追问着吉多影片到底何时开拍。吉多开始愤怒起来,因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路易莎和他的冷战让他无可奈何。在幻想中,他被一群女人簇拥着,路易莎是一个勤劳、忠诚、毫不争风吃醋的女管家,他像个婴儿般被女人们疼爱着,同时,他又是她们的君王。但幻想毕竟是短暂的,现实与幻想的巨大落差让他不得不作出一个决定。

在为拍摄电影所搭建的巨大火箭发射台前,制片人要求吉多在记者发布会上发言,公布他究竟要拍摄一部什么样的影片。吉多感到惶惑而恐惧,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要拍些什么。在他的幻觉中,记者们像魔鬼一样围住他,他躲在桌底,偷偷拿出制片人为他准备的手枪,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现实却是,场景最终被拆除,制片人告诉他,他的失败将会要了自己的命。

失意的吉多再次陷入了幻想。在一个巨大的马戏团里,所有的角色聚集在一起,酝酿着一场精彩的演出,其中有他美丽的情人和严肃的妻子,他的妻子告诉他,如果他能够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么,他的生活是可以重建的。

在所有人欢快的舞蹈中,吉多的烦恼也解决了,至少在他的想象中解决了。

画外音

费里尼是一位值得全世界电影人尊敬的大师,他曾经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流露着浓浓的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现实的批判。

《八部半》是这位大师一生中最为独特和伟大的作品,是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影片中,费里尼从现实主义的表达转向对人内心幻想和渴望的真实描摹,探索了人类心理对外在现实的影响。

一部《八部半》便是一个人的心灵史。

当我们观看影片时,往往惊叹于完美的场面调度、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造型和几近奢靡的华丽布景,然而更让我们震动的,则是主人公吉多的心理世界,在他儒雅聪明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焦虑的心,在探索人物内心时,费里尼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很深。

影片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如吉多在逃避现实时沉醉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他的亲人们都是成年女人,温柔地给他洗澡,抱他上床,然后安抚他睡觉。而在他成长为一个男人时,他便幻想能够拥有一个后宫,地点仍然在童年时的那座农舍,所有和他有关系的女人都是他的妻子,而他真正的妻子则像母亲一样负责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他甜蜜地享受着女人对他的疼爱,同时也残忍地定下了规则,凡是上了年纪的女人都要住在阁楼上,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打入冷宫”。起初,女人们差点暴乱,但随后,他像个王者般让她们乖乖温顺起来。这种幻想体现了吉多在男性意识觉醒时伴随而来的占有欲。

而在精神方面,一直萦绕在吉多心头的是一个叫克莉蒂的女人,在他的幻想中,她永远是一袭洁白的衣裙,长着一张天使般的面孔;在对克莉蒂的想象中,总是充满着纯洁美好的事物,这几乎成了吉多的一种精神支柱。

第6场 心理的界限/梦境的迷宫(10)

现实总是比幻想悲哀,吉多与克莉蒂十多年后重新相逢,克莉蒂身着一袭黑衣(强烈的象征意味)。当吉多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克莉蒂时(一个男人,他并不爱自己的情人,也并不爱自己的妻子,而是爱着一个年轻的女孩,他渴望得到她的理解),克莉蒂的反应却打碎了他所有的幻想。幻想的破灭使焦头烂额的吉多重新回到了现实。

没有统计过,费里尼在这部片子中究竟拍摄了多少个梦境,但所有的梦都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影片一开始的吉多被阻隔在拥挤不堪的马路上的梦境让人过目难忘。费里尼曾说过,梦是唯一的现实。

当人们穿梭于费里尼设计的各种梦境当中时,能深刻地体会到吉多的矛盾,他的矛盾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他过于庞杂的欲望和复杂的内心,而费里尼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用这部极度真诚的影片表达了他对世界的极度疑惑:幻想是什么?人的欲望又是什么?我们本来可以生活得更好,究竟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脚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