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 (第2/4页)

员俸禄低微,上不足以存体面,下不足以供养家眷,有时还因军需而停俸,废除耗羡,官员必然另寻他途盘剥百姓,于百姓实无益处。

另则,地方公费留存,虽然是银七钱三,实则留存根本不足三成,旦有不敷使用,亦是以耗羡补足,微臣恳祈皇上三思。”

见田从典竟然直指废除耗羡不妥,一众官员登时心花怒放,废除耗羡才是他们最为深恶痛绝的,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一年交不了多少银子,耗羡才是他们利益攸关之所在!官员俸禄低微他们是不敢多言,但地方公费不足却无异于给他们指明了反对废除耗羡的方向。

立时便有官员出列紧跟着道:“微臣附议,各地地方公费留存少则不足两成,多则亦不足三成,仅能维持最低开销,以致地方官员时常捉襟见肘,全靠耗羡予以补贴,微臣恳祈皇上体谅地方难处。

这一开了头,一众有在地方任职经历的官员纷纷出列附议进行声援,大造声势,一众官员虽不敢喜形于色,却皆是暗暗欣喜,地方公费用度,完全可说是个无底洞,可大可小,用来抵制废除耗羡,可说是绝佳的借口。

看着一众官员前赴后继,一副大公无私,忧国忧民的慷慨陈词,贞武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地方公费留存这方面他还真是没考虑到,这一块的开支情形,他并不熟悉,再加上他如今手头也是颇为拮据,可不敢大包大揽。(未完待续)

………【第710章 揉搓】………

眼见一众官员抓住地方公费留存大做文章,张鹏翮不由稍稍有些不安,贞武对于新政的重视以及对推行新政的决心他是深知的,初初提出新政之时,上书房便意见不一,争论不休,贞武虽是不置可否,却转身就在山西全省试行,更是派遣了两个上书房大臣,外加一叮)他甚为重视的亲信、方苞坐镇山西,足见此事绝无回旋余地,汉员们大力反对,实属不智。

他不仅久历地方,而且又主管户部多年,对地方情弊,对地方公费留存比倒变迁皆是了如指掌,深知这地方公费留存问题是一笔遗留下来的烂账糊涂账,一时之间根本就纠缠不清,不过,贞武不点名,他恪于身份,也不便多言。

贞武虽然不清楚地方公费留存的具体情况,但却是深知地方公费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地方衙门的运作,也关系到地方公共事业、公共福利的好坏,对地方经济影响甚大,这笔开支是必须要保证的。

略微思忖,他便想到了工商杂税革新,可以暂时用提高的杂税收入弥补地方公费不足,说实在的,大清对杂税征收甚不重视,税率太低,当税、牙税、酒税、屠宰税、营业税低的超手想象,跟没征一样,就以利润高,数量多的当铺而言,每年纳税居然是二两五钱银子至五两银子,一旦全面推行工商杂税革新,所得必然能够弥补地方公费不足,也算是对废除耗羡的一种补偿。

见贞武沉吟不语,一众官员皆是暗自窃喜,礼部侍郎张志栋大着胆子出列道:“启奏皇上,如今天下太平,文风鼎盛,士子日增,然科举仕途却日趋艰难,若再废除士子免除差徭杂办之优遇,必然极大打击向学之风。

历来盛世,皆是文治武功并重,若因新政而遏制文治教化兴盛,微臣窃以为实属得不偿失,国家养士不易,微臣恳祈皇上慎决。”

一见有人开始攻击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这一条,立即就有官员出列附和道:“微臣附议,大清士绅数以十万计,不法士绅毕竟是少数,岂能一概而论,微臣恳祈皇上下旨,督责各地学政官员严惩扰乱地方之官绅户族,以正视听。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有悖于国家养士初衷,况且所缴银两亦极为有限,实不必因小失大,微臣恳祈宴上慎虑。”

见一众汉员竟然逐条的驳斥新政,贞武心知不能在沉默,今日这些汉员放的比较开,想来是受到京报宁报的辩论的一些影响,也可能是本身对新政的强烈不满,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风气还是应该肯定的,眼见还有官员准备出列开口,他不由轻咳了一声。

听的这声轻咳,准备出列附议的官员忙识趣的收住了脚步,所有官员都屏息静候着,贞武缓缓扫了一众大臣一眼,才平缓的说道:“诸位臣工能踊跃谏言,并且敢于直言,朕心甚慰。”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侃侃道:“自古及今,法无不变,势无不积,事倒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大清沿袭明制,自当去芜存菁,革除其弊端,岂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

如今虽然经济繁荣,商贸繁盛,丁口日繁,国力鼎盛,一片盛世景象,但亦须居安思危,必须看到这繁荣背后隐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