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2/4页)

授正六品官职,一时之间,根本就没反应过来,连谢恩都忘了。

阮尔询却是又羡又妒,何国栋不过一举人,得觐天颜已是莫大荣幸,没想到竟然由白身而实授六品官职,这让高中的一众进士情何以堪?须知即便是一甲进士,外放亦不过是六品、七品的衔。

不过,他毕竟是久历宦海,很快就反应过来,贞武连何国栋的具体情况都未问,仅知其这数年来与西洋传教士雷孝思、白晋等人在外勘探测绘便实授其五品官职,这绝不是轻率随性,真要是轻率,那便只能是授予虚衔,而不是实授工部清水司主事,再说,贞武亦非轻率荒唐之主,断不会拿实职官缺开玩笑。

想通这点,再联系贞武的那番话,他立时就反应过来,贞武这是借破格擢拔何国栋以达到提倡西学的目的,看来,朝廷要开始大力提倡、鼓励西学了,这何国栋运气还真是好的离奇,想到这里,他不由瞥了何国栋一眼,见其仍是楞楞的发呆,他不由轻声提醒道:“还不叩谢天恩。”

何国栋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有君前失仪之嫌,忙强压下心头的兴奋,沉稳的磕头道:“微臣叩谢皇上隆恩。”

*

三日后,在一片喧天的锣鼓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海河改道工程在挂甲寺正式破土动工,整个仪式由直隶总督、工部侍郎阮尔询两人主持,大半个天津城的百姓都兴冲冲的跑来观看助兴。

贞武的御驾却在隐隐的鞭炮声中启程回京,离京已近半月,京城平静如常,他也没有再逗留天津的必要,况且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起来,却仍是滴雨未下,不要说是靠天吃饭的农民,便是城中的商贩官绅也都意识到,今年怕又是一场大春旱,京城、天津及周围府县的米价已经开始闻风上扬了。

这种情形下,贞武确实得赶紧的回京去天坛圜丘祭天祈雨,否则一众百姓非得把天旱的原因归咎到他头上不可。(未完待续)

………【第582章 仓鼠】………

贞武御驾出了天津,当日陛驻武清县的韩昌府,稍事洗漱他便接见了几位前来迎驾的官员,皆是周边府县官员,稍稍询问了一番各地春旱的情形和粮价,他便一众官员打发了出去,他对这些官员的话不敢尽信,眼看天色还早,便换了便服,准备到县城微服私访一番,实地了解下情况。

正欲出门,包福全却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躬身呈上一份密折,道:“皇上,这是直隶总督施世纶方才谴人快马送来的。”

难道是海河改道工程不妥?贞武微微感觉有些诧异,接过密折翻看了一下,他不由微微笑了笑,施世纶这是给他送替罪羊来了。

皇帝号称天子,天子天子,即是上天之子,一应日食、月食、星变皆与天之息息相关,这天灾自然也跟天子脱不了关系,朝野上下都将天灾视为天象示警,但凡天灾,皆要找出召灾之由,是天子不携?还是政治末协?还是用人不当?还是狱有怨屈?总之得找个召灾理由,或者是说找个替罪羊。

施世纶在密折中奏报,通州每到发放禄米之时,皆有皇族宗亲、王公大臣之下人挑选米ao,甚或是数人霸占一米ao,不容他人领取。按朝廷规矩,ao米支放,应是按序而行,发完一ao,再开一ao。

虽然施世纶密折中没有明说,但贞武一看,便知这是在暗指通州仓储存在重大的钱粮亏空,他原本是准备出去微服私访一番的,立时就打消了念头,又折回房内坐下。

仓储亏空并非是新鲜事,自康熙三十年后,地方仓储亏空屡见不鲜,但通州仓储亏空,可就不是小事了,通州粮仓可是号称‘天子外仓,所储尽皆白米,亦是朝中宗室亲贵、王公大臣禄米皆领自于此其规模亦非地方各仓所能相比。

通州共有粮仓三座,分中仓、西仓、南仓,加上城北的‘兵米厂子,一共是四座,共有仓ao四百余ao所谓ao,乃是储米谷的房屋,五间称为一ao,每ao可储粮一万二千石。仅是通州仓ao便可储粮五百万石。

如此大的仓储亏空,绝对非同小可,贞武眉头不由微微皱了皱,眼下正值旱荒之时,若这时将此案捅出来会否刺激京畿之地粮价暴涨?看来还是得等等等到南洋的第一批米粮运到,算算时间,也就在月底。

通州。

通州地处大运河终点码头,距离京师四十里,白河、闸河、浑河、榆河等大小九条河流相汇于此,是为九河下稍,太行之水,京城西山之水北面燕山之水,距通州城皆不太远,是极为重要的枢纽之地自建城之后,即为京城仓储重地。

通州自建城后,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