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王莽随刘歆到未央宫正殿门口,然后在门前分立侍侯。不久,他们就听到,卯时的钟声被敲响起来。而随着钟声悠扬地飘向远方,他们就见到了大臣们的列队,慢慢地,向着他们这边走来。
队列中,有许些大臣王莽都是认得的,如皇上的导师右将军史丹,前不久在伯母相见的尚书令孔光大夫,还有廷尉朱博,他跟王凤有很好的私交,王凤病时常去探望,为王莽熟悉。但有些他曾见过的大臣,些时却不在队列内了。如丞相张禹,他在一个月前打报告给皇上申请病退,并获批准。现在,张禹的丞相工作由御史中丞薛宣接替。队列中,年纪最大的是右将军史丹,他走路时,步伐都不怎么有力,使人感叹时间之无情。
大臣们走近后,王莽和刘歆就推开殿门,让他们进入殿内。然后,两人又在门前分立,站好。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在殿内静候了一会儿之后,汉成帝刘骜在宦官陈衡的陪伴下,徐徐走进殿内。大臣们齐声向他问好。刘骜径直走到自己的位置上,陈衡在一旁扶助他,让他慢慢坐下。
“诸位公卿。坐。”
刘骜对大臣们说。
众位公卿随即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坐。薛宣新官上任,正要启奏,但刘骜已开腔说了话:
“众位卿家,近日朕甚为心烦,晚上也睡不好,甚是烦忧。”
刘骜缓缓说道,内心里,似乎仍是在那烦忧中。
“未知皇上所为何事?”
薛宣正巧可以接上皇帝的说话。
“其实,也是不为具体的某件事情。卿家这一问,朕还真不好答的。因为有些事情,似乎又是不应该去烦,但又实在地,朕心里,是被许多事情所烦。真是头痛得要紧。”
刘骜这一说,大臣们都很紧张,因为,他们的责任本身,是要为君分忧,而现在皇帝说他自己内心烦闷,就是在批评他们,就是在问责,就表示他们这些作大臣的工作没做好,得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臣等罪该万死。”
大臣们连忙说道。
“不。不。”刘骜连连摆摆手说,比他的大臣们更紧张。因数,他无意要责备他们。他只是心中有些产愉快,想和他们倾诉,多找几个人分担一下。并不是要指责他们,或要他们承担什么责任。
“未知皇上所烦何事?”
薛宣又再问道。要说承担责任,他这个当丞相的,应该要首当其冲了,尽管,他还没当上几天。
“比如,昨晚朕又发恶梦,直到天明也不曾入睡。”
刘骜长叹了一声。虽然这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也只是应该而已,因为,皇帝其实并没有什么私人的空间,他这么一说出口来,就不是私人的,而是国家的大事情了。
“未知皇上所梦何事?”
薛宣继续问道。他用语规范,像是从某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朕梦见又发大水了。还有地震。实在惶恐。”
听刘骜这么说,众大臣一下子全都不吭声了。因为,这话不好回。梦是现实的预兆,但刘骜现在说的这个梦,还能有些什么好兆头呢?
“其实这梦,是皇上忧国忧民,日有所思,夜有所见之象。皇上不需过于烦忧这事儿,它不是预兆什么的。”
光禄大夫谷永宽慰刘骜说。
“谷大夫说得有理。皇上忧国忧民,乃天下百姓之福,万望皇上不要过于焦虑,保重龙体。”
众公卿回过神来了。便套用光禄大夫谷永的说话安慰刘骜。谷永善言灾异,是解梦大师。他这样为刘骜解梦,属于专家的权威言论,有较大说服力。
“众卿家如此说,固然是有理。但朕内心,实在不安,深感犯下过错,愧对祖宗。”
跟人倾诉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刘骜心里稍觉得轻松。
“皇上言重了。”
“唉。朕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乃立君王统理。若人君道得,草木昆虫便都能得其所;若人君不德,天地问责,便会发灾异,以警告天下失治。朕治国经验不足,举措不当,致使日蚀、地震、大水等灾异频发,朕甚惧焉。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以作弥补。”
“臣等不能为君分忧,实在罪该万死。”
薛宣代表众大臣向刘骜拜伏说。
刘骜自登基后,虽无战事兵灾,但异象不断。登基头一年,正月,皇曾祖悼考庙发生火灾;之后,彗星明亮地现于营室。二月,右将军长史姚尹等出使匈奴回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