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但在商朝故地实行“井田制”,意味着必须没收商朝奴隶主的土地,再加上解放奴隶,这意味着商朝的奴隶主将失去一切。那引起不满,引起反抗,是意料中的事情。不过,这不算难解决,他们是失败者,接受胜利者的法律天经地道。麻烦的是其他一些上。比如解放奴隶,平民不见得会拥护。有些平民,虽不曾拥有过奴隶,但若废除了奴隶制,他们便彻底失去役使奴隶的机会,就是失去了希望。而“井田制”规定私田不得买卖,一些平民又因此而断了财路。即便是奴隶本身,也不见得个个拥护。有个别因适应了奴役生活的,自由了,反而觉得不习惯,他们乐在受奴役中呢。
周公建议周武王,将王朝划分大小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任命一位总督。这位总督称之为诸侯,爵位世代承袭。诸侯可以拥兵,但不能随意用兵。诸侯只是周王的代理人,必须按期向周王纳贡,听从周王调遣。诸侯国实行周的制度。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周武王觉得这个建意很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封诸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不便和地区差异的不足,使王国统一在周王手中。周是农业社会,王室留有足够的农田生产粮食便可。粮食多占了也是浪费,所以,分封诸侯不影响国家运作。
于是,周武王根据众人的功劳、能力、及国家政治需要,共封了71个诸侯国。叔鲜封于管,姬旦封于鲁,叔度封于蔡,召公姡Х庥谘啵��蟹庥谄耄�笊涛⒆臃庥谒巍V芪渫醪⒎馍替�醯亩�游涓�谝螅�芟缴坛�琶瘛M�比米约旱牡艿芄苁逑省⒉淌宥刃��涓�卫硪蟮亍<У┚粑恢芄��痪头猓�粼谥苁腋ㄗ糁芡踔卫硖煜隆�
灭商后4年,周武王病倒了。此时天下初定,政权尚未稳固。他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儿子姬诵13岁,仍不能履行王事。周武王嘱托周公辅助姬诵,至他成年再还政于他。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一代英主周武王到底有多伟大呢?不妨作个不完全恰当,但可作启发的比较。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之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10年后亚历山大病逝,他的帝国随之分崩离析。但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周朝在周武王死后,却是延续了将近800年。由此可见亚历山大的成功,在于他的武力,是个人的成功。而周武王的成功,更在于他建立了一套良好的制度,是制度的成功。
第九章 周公摄王
姬诵继位为周成王,周公很快发现,周王的年龄是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周朝建立,各路诸侯均是开国功臣。过去他们听令于周武王,固然是因为周武王总高举着周文王的旗帜,此外,周武王的个人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对于周成王这样一个孩子,他们不仅立的功劳大,也更年长,更有见识,各路诸侯就不那么乐于听号令了。这也是人之常情,世上都是老人家教训小孩子的,那有乐于听任一个小孩指指点点的呢?即使是小孩子指指点点了,总也得老人家来教训一下,矫正错误。不然,也是成长不了。
为维护周朝的统一,避免国家分裂,周公决定摄王当国,代行王令。因为,他比一个小孩子更有公信力。
周公摄王之举,实是政治壮举,立即招致天下人议论。各路诸侯间,流言蜚语四起,许多人猜疑他有个人野心,想抢夺王位。也有赞赏他够政治魄力的,但那是少数。周公去信召公姡Ш吞����蛩�墙馐妥约阂�阃醯脑�颍�〉盟�堑睦斫狻�
但他的三兄管叔鲜和五弟蔡叔度,就有别的想法。他们两人本是领着督导武庚治殷的责任,也许因职责上的关系,和武庚多来往多了,就受他的思想感染。武庚的观念与周国人不同,他们是更注重私利的,而更重的,是他希望能推翻周朝的制度。
“周公摄王,也许如某些人所言,是明智之举。成王毕竟年幼。但若说到摄王,管叔比周公才是更有资格的。周公这么做,肯定有个人野心。”
武庚挑拨管叔鲜说。
说到摄王,按辈份,管叔鲜为兄,周公为弟,由他摄王更合乎天道。但话虽如此,周公是受武王委托而留在周室助王治国,管叔鲜只外封为侯,责任不同,从礼法上说,周公摄王比他更合理。
“周公摄王是他要篡王位的前奏,他可能会谋害成王的。为今之计,管叔应举起义旗,反上镐京,解救成王。”
在武庚的煽动下,管叔鲜也动了个人野心。他说服蔡叔度和他一起叛乱,大家联合反周。他们通牒各路诸侯,声称周公摄王是有篡位野心,要谋害成王,号召大家都反上镐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