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2/4页)

糟粕。”莫离看了看朝凤,开口直接问道。

“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朝凤的话虽然短,可是却却字字叫人心惊肉跳。

卿是匈奴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匈奴一度十分盛行。就是现在也还是存在。

“现在君主对于臣下的言论。喜欢悦耳动听而不管是否恰当;对于臣下的行事,仅欣赏他的名声而不责求做出成效。因此天下很多人说起话来总是花言巧语,却根本不切合实用,结果弄得称颂先王、高谈仁义的人充满朝廷,而政局仍不免于混乱。”

这话看似是在说莫离不会辩别,实际上。却是含沙射影的说旧贵族:“立身处世的人竞相标榜清高,不去为国家建功立业。结果有才智的人隐居山林,推辞俸禄而不接受,而兵力仍不免于削弱。兵力不免于削弱。政局不免于混乱,这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因为民众所称赞的,君主所优待的,都是些使国家混乱的做法。”

“看来孤被蒙蔽的很深啊,还请凤儿继续说下去。”莫离一脸‘惊讶’的表情看着朝凤,就像是在沉痛自己遇人不淑一般。

“现在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治国,每家每户都藏有商鞅和管仲的法典,国家却越来越穷,原因就在于空谈耕作的人太多,而真正拿起农具种地的人太少。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打仗,每家每户都藏有孙子和吴起的兵书,国家的兵力却越来越弱;原因就在于空谈打仗的人太多。而真正穿起铠甲上阵的人太少。所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奖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这样民众就会拼命为君主出力 。”

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若是打了胜仗,这功劳自然是那些贵族老爷的,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若是打了败仗,贵族虽是没有什么好处,却也不会有什么损害,倒是若是自己的损害了身体,就只能自食苦果了。如果人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那在战场上就不会有人出全力,战争自然就会失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关系,人的心理无不“畏诛而利庆赏”(,人君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 “德”二手,便民众畏威而归利。俗话说‘法不阿贵’,朝凤认为,若是先要得胜就自然应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朝凤笑笑,开口提议道。

这话说完后,每个人的表情都有了些许的变化。习惯了世卿世禄制度,不饶而获的旧贵族脸上自然不好看,甚至还表现出了愤怒的杀意。而以新贵族为代表的,空有才华热情,却没有财富背景的新贵族,则表现的很是激动。就连莫离的脸上,也展现出了笑意。

看着在场众人的表情,朝凤勾了勾嘴角,浅浅的一笑。人们一向就屈服于权势,很少能被仁义感化的。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养身心,宣扬儒道,周游列国,可是天下赞赏他的仁、颂扬他的义并肯为他效劳的人才七十来个。可见看重仁的人少,能行义的人实在难得。所以天下这么大,愿意为他效劳的只有七十人,而倡导仁义的只有孔子一个。

鲁哀公是个不高明的君主,面南而坐,统治鲁国,国内的人没有敢于不服从的。学者们游说君主,不是要君主依靠可以取胜的权势,而致力于宣扬施行仁义就可以统治天下;这就是要求君主一定能像孔子那样,要求天下民众都像孔子门徒。这在事实上是肯定办不到的。

自己提出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的要求,的确是可以让匈奴更加富强的。莫离是个明君,所以他一定会听。可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既然有给了莫离这么大的维护,就自然会给旧贵族带来那么大的伤害,而新贵族,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也会更加的剧烈。

环视着周围,朝凤脸上的笑容更加的诡异。若是说刚刚拜伦他们,还想把自己禁锢在冷宫,看着自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样子。那现在他们想的就是尽快的把自己送出去,好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不过可惜,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既然这个想法已经告知莫离了,那便会像是把一粒种子,种在泥土之中,早晚会有发芽的一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