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部分 (第2/4页)

国政事,把朱瑾的尸体沉入雷塘,并诛灭了他的家族。

瑾之杀知训也,泰宁节度使米志成从十余骑问瑾所向,闻其已死,乃归;宣谕使李俨贫而困,寓居海陵;温疑其与瑾通谋,皆杀之。严可求恐志诚不受命,诈称袁州大破楚兵,将吏皆入贺,伏壮士于戟门,擒志诚,斩之,并其诸子。

朱瑾杀了徐知训以后,泰宁节度使米志诚带着十几个骑兵打听朱瑾的去向,听说他已经死了,才返了回去;宣谕使李俨十分贫困,住在海陵。徐温怀疑他与朱瑾同谋,所以把他也杀掉。严可求害怕米志诚不接受命令,谎称袁州兵把楚兵打得大败,所在将吏都入朝祝贺,让勇士们埋伏在戟门口,等米志诚来到,抓获杀死,并把他的几个儿子也杀死。

'15'壬戌,晋王自魏州劳军于杨刘,自泛舟测河水,其深没枪。王谓诸将曰:“梁军非有战意,但欲阻水以老我师,当涉水攻之。”甲子,王引亲军先涉,诸军随之,褰甲横枪,结陈而进。是日水落,深才及膝。匡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排陈使谢彦章帅众临岸拒之,晋兵不得进,乃稍引却,梁兵从之。及中流,鼓噪复进,彦章不能支,稍退登岸;晋兵因而乘之,梁兵大败,死伤不可胜纪,河水为之赤,彦章仅以身免。是日,晋人遂陷滨四寨。

'15'壬戌(十九日),晋王从魏州去杨刘慰劳连队,他亲自划船到黄河上测量水的深浅,河水的深度只淹没了枪。晋王对各将说:“梁军没有作战的真意,只是想用水阻止我军过河,使我军士气衰落,应当涉水过河向梁军发起进攻。”甲子(二十一日),晋王率亲信部队首先过河,各路军都跟着,士卒们提起衣服,横背着枪,组成军阵向前推进。这一天,河水下落,水深刚到膝盖。后梁匡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排陈使谢彦章率师在河岸边抵卸晋军,晋军不能继续前进,就稍稍向后退却,后梁军紧随着他们。到了河中间,晋军击鼓呐喊,继续前进,谢彦章顶不住,又退回河岸,晋军乘胜追击,后梁军大败,死伤的士卒不可胜数,黄河水都染成红色,谢彦章只身逃去,免于一死。这一天,晋军攻陷了临河的四个营寨。

'16'蜀唐文既死,太傅、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内不自安,或劝格称疾俟命,礼部尚书杨玢自恐失势,谓格曰:“公有援立大功,不足忧也。”庚午,贬格为茂州刺史,玢为荣经尉;吏部侍郎许寂、户部侍郎潘峤皆坐格党贬官。格寻再贬维州司户,庾凝绩奏徙格于合水镇,令茂州刺史顾承郾伺格阴事。王宗侃妻以格同姓,欲全之,谓承郾母曰:“戒汝子,勿为人执仇,他日将归罪于汝。”承郾从之。凝绩怒,因公事抵承郾罪。

'16'前蜀唐文被杀以后,太傅、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内心感到不安,有人劝张格假装称病,等待命令。礼部尚书杨玢害怕自己失去势力,对张格说:“你有拥立皇帝的大功,不必担忧。”庚午(二十七日),把张格降为茂州刺史,把杨玢降为荣经县尉。吏部侍郎许寂、户部侍郎潘峤都因与张格同党被降了官位。不久,又把张格降为维州司户,庾凝绩上奏请求把张格适到合水镇,并命令茂州刺史顾承郾侦察张格的隐私。王宗侃的妻子和张格是同姓,想保全张格,于是对顾承郾的母亲说:“要告诫你的儿子,不要替别人报仇,否则将来会归罪于你。”顾承郾听从了他母亲的话。庾凝绩知道以后,十分生气,按公事失职让顾承郾承担了他应负的罪责。

秋,七月,壬申朔,蜀主以兼中书令王宗弼为钜鹿王,宗瑶为临淄王,宗绾为临洮王,宗播为临颖王,宗裔、宗夔及兼侍中宗黯皆为琅邪郡王。甲戌,以王宗侃为乐安王。丙子,以兵部尚书庾传素为太子少保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蜀主不亲政事,内外迁除皆出于王宗弼。宗弼纳贿多私,上下咨怨。宋光嗣通敏善希合,蜀主宠任之,蜀由是遂衰。

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前蜀主封兼中书令王宗弼为钜鹿王,王宗瑶为临淄王,王宗绾为临洮王,王宗为播临颖王,王宗裔、王宗夔以及兼侍中王宗黯都为琅琊郡王。甲戌(初三),封王宗侃为乐安王。丙子(初五),任命兵部尚书庾传素为太子少保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前蜀主不亲自处理政事,内外官员的变动都由王宗弼来处理。王宗弼收到的贿赂很多,都归为私有,上上下下都有怨气。宋光嗣聪明且善于迎合,前蜀主十分宠爱信赖他,前蜀由此也就逐渐衰弱。

'17'吴徐温入朝于广陵,疑诸将皆预朱瑾之谋,欲大行诛戮。徐知诰、严可求具陈徐知训过恶,所以致祸之由,温怒稍解,乃命网瑾于雷塘而葬之,责知训将佐不能匡救,皆抵罪;独刁彦能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