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部分 (第2/4页)

无厌的邪恶之徒不惜夺走百姓口中之食,为大兴土木雕梁画柱之用不惜剥掉黎民身上之衣,从而造成神人共怨,众叛亲离的严重后果,水旱天灾纷至沓来,公私财用同时告罄,不但自己在位时间无法长久,甚至还遭遇被弑身死的惨痛结局。陛下为什么不能以此为戒,立即改正错误呢!自从陛下即位之后,近期内水旱灾害接连不断,再加上霜冻蝗虫的危害,百姓口中无食,却不曾听说陛下开仓赈济灾民,但陛下为两个女儿营建道观,却不惜耗资一百多万缗。陛下怎么可以不考虑当今国库中的资财到底有多少,朝廷外所需经费又是多少,就轻易地拿出一百多万缗,来供给于国计民生没有任何用处的工程支出呢!陛下诛灭了韦氏的家族,但没有除去韦氏的恶行,难道忍心抛弃太宗的法度,却不忍心抛弃中宗的弊政吗?再说陛下与太子在韦氏集团专擅朝政之际,没日没夜地为大唐宗庙社稷和自己的身家性命担忧,对奸臣切齿痛恨,现在幸亏铲除了奸党,却不能改变他们当初的所作所为,臣担心会重新出现对陛下切齿痛恨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陛下当初又为什么要痛恨群凶并将他们诛杀殆尽呢!当初中宗皇帝喜爱悖逆庶人,宗晋卿便为她建造私宅,赵履温便为她整治园林。在耗尽了国家资财,用尽了民力之后,新建的私宅还没有来得及居住,修好的园林也没来得及游玩,悖逆庶人就被杀死。现在营建道观,如此追求奢侈豪华,一定不会是陛下和金仙、玉真二位公主的本意,大概是因为有像宗晋卿和赵履温这样的奸臣从中推波助澜,陛下对此不可不多加留意。如果陛下不能中止这项工程的营建,臣担心百姓的怨恨之心,不会比中宗时期减少。现在每个人都明白必将造成巨大的祸患,却没有一个人敢于直言规谏,是因为担心一旦说出来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像韦月将、燕钦融这样的忠臣义士,被先朝诛杀,陛下给予他们很高的奖赏,难道不是因为陛下深知直言进谏有利于国家吗!臣今天所说的,也像先朝的直言一样,希望陛下能够体察到这一点。”唐睿宗虽然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却也对他的恳切直率大加赞赏。

'28'御史中丞和逢尧摄鸿胪卿,使于突厥,说默啜曰:“处密、坚昆闻可汗结婚于唐,皆当归附。可汗何不袭唐冠带,使诸胡知之,岂不美哉!”默啜许诺,明日,头、衣紫衫,南向再拜,称臣,遣其子杨我支及国相随逢尧入朝,十一月,戊寅,至京师。逢尧以奉使功,迁户部侍郎。

'28'御史中丞和逢尧代理鸿胪卿职务,出使突厥,劝说默啜道:“处密、坚昆等部落听说可汗与大唐公主结婚的消息后,都会率众归附的。可汗为什么不穿戴大唐的服饰,让各部落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这样不是很好吗!”默啜表示同意这样做。第二天,默啜头戴头,身穿紫色朝服,面向南方拜了两拜,向大唐皇帝称臣,并派遣他的儿子杨我支及国相跟着和逢尧一道入朝,十一月,戊寅(初八),一行人抵达京师。和逢尧因奉命出使有功,被唐睿宗任命为户部侍郎。

'29'壬辰,令天下百姓二十五入军,五十五免。

'29'壬辰(二十二日),唐睿宗下令天下百姓自二十五岁起须服兵役,五十五岁以上者免除兵役。

'30'十二月,癸卯,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尉十姓使。

'30'十二月,癸卯(初三),唐睿宗任命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

'31'上召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问以阴阳数术,对曰:“道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安肯劳心以学术数乎!”上曰:“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无以过也。”承祯固请还山,上许之。

'31'唐睿宗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关于阴阳术数的学问,司马承祯回答说:“所谓‘道’,应当是损之又损,以至于达到无为的境界,我怎么肯耗费心力去研究阴阳术数的学问呢!”唐睿宗又问道:“对于修身养性来说,无为是最高的境界,那么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司马承祯回答说:“治理国家与修身养性道理一样,只要能够做到顺乎世间万物发展的自然之理,内心之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那么国家就可以趋于大治。”唐睿宗感慨地说:“广成子所说的话,没有人可以超过。”司马承祯坚决请求返回天台山,唐睿宗同意了他的要求。

尚书左丞卢藏用指终南山谓承祯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天台!”承祯曰:“以愚观之,此乃仕宦之捷径耳!”藏用尝隐终南,则天时征为左拾遗,故承祯言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