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稻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公刘卒,庆节立,国于豳(庆节以后,经过了)皇仆,差弗,毁-,公非,高圉,亚圉,公叔显类,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复修后稷”,可以看作种植生产的艰难过程,经过了8个氏族阶段的摸索。)

“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子,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仲雍。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夫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传昌,乃二人亡入荆蛮,纹身断发,以让季历。”

(对这件事,史记在吴太伯世家再一次讲述,“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古公卒,季历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下略)。

周起源

诗经中,周人讲述的周史第一代首领叫做弃,弃的母亲叫做姜源。姜源因为踏了一个大脚印,感孕而生了弃。弃生下来之后,姜源又三次将弃扔掉,但是弃还是活了下来。这便是周人的起源。

姜源生弃是一个神话故事。这个故事是周人编出来的,但不是建国后的周人,是古周人。古周人从母系制进入父系制,找不到弃的起源,弃没有父亲。说书讲故事总是“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将事情简单化。

一支叫作弃的母系始族。弃始族来自哪里?稷和弃不是一回事。稷是周人的种植神,来自渭河。弃是周人的血统祖先,来自沁水,(不是沁水又能是哪里?)。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弃这1支的祖源能够追溯到太行人,周人和大商人竟然是同1个祖先。

1支崇拜稷的始族。这支始族沿着洛河向东经过豫西山地的东坡进入山西,在千年的迁徙间繁衍了一个大群,发生了分支。这1支始族在夏时代依附于夏人。夏人不事种植。弃的分支向东进入沁水,沁水是戎狄的领地,弃后代与戎狄汇合,在这里实现了长诗七月那样的种植。经过了公刘和庆节两支人的创业,周人的第1支氏族中心“国于豳”,在沁水建立起来。大约公元前2500年,东方的大商人向西方扩张,周人被迫退出沁水,“自漆,沮渡渭,辗转栖息在非古汉语地区。以后的分支出现方言名字:皇仆,差弗,毁-,公非,高圉yu,亚圉。再以后,公叔显类和亶父回到沁水。当大商人中的唐氏族在洛阳平原定居以后,到了亶父这一支,周人遭到荤粥和戎狄的攻击。亶父退出沁水,第2次,“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亶父以后就是季历,文王,武王,方才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仅就周人自己的讲述,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远古时代的氏族。西周以前是氏族传承,无论是母系还是父系。今天所说的原始公有制即是这种氏族的传承。周以后开始有姓,有姓以后便是姓的传承,第一代,第二代。周人做周史,将周史的氏族名当做“代”的关系。将二,三千年的历史时间压缩到二,三百年的时间里,这就给人以商由周接续的假象。实际上周人与商人有着同样长的发育时间,周人是一个并不小于商的大氏族。

按照这个周史,从古公亶父开始进入周的“近代史”。太王,季历,文王,武王,四代完成了建国大业。

亶父有两个称号,叫做古公,太王。太王自然是官方的称号,类似后来的太宗,高祖之类。太王之后又有文王,武王。周称王,商没有称号,诸侯称公,帝是商时代的巫祠崇拜。古公是氏族的尊称,类似祖爷,祖奶的民间名。可知诸侯时代的公起源于古周语,(商语是王侯)。

殷,唐衰亡以后,周处在首领氏族的位置,有武王伐纣的记载,有周公*殷后代叛乱的记载,可是,周的人口在哪里?从记载看,周人是姬姓,姬姓的诸侯还有晋。从周和晋看不到姬姓周有怎样的人口优势。特别是周的本土,所谓的周的镐京覆灭以后,平王东迁到洛邑,洛邑是一块小到不能再小的土地。讨论到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