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人的五脏与五音存在着对应关系。《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律历志》:“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徵者,祉(zhǐ,福)也,万物大盛蕃(通“繁”)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这是对五音的基本解释,从自然生化角度、从听觉感觉来说的话,则是说角音合于木,有阳气升发之性,通于肝脏,其音如木初长,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徵音合于火,有事物盛大之貌,通于心脏,其音如火烈声;宫音合于土,“居中央畅四方”,通于脾脏,其音如土浑厚长远;商音合于金,有规章制约之意,通于肺脏,其音如金嘹亮高畅;羽音合于水,有包藏万物之能,通于肾脏,其音如水圆清急畅。

所以,由上可以看出,适当的音调可以促进相应脏腑的机能。生发、高昂、健康的音乐促进机体的健康;反之,消极、低迷、颓废的音乐则妨碍人体的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外有六腑,以应六律。”指的是人体的六腑与六律相应。六腑:与肝脏相表里的胆;与心脏相表里的小肠;与脾脏相表里的胃;与肺脏相表里的大肠;与肾脏相表里的膀胱;以及三焦。律,指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个,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称:1、黄钟(C);2、大吕(#C);3、太簇(D);4、夹钟(#D);5、姑洗(E);6、中吕(F);7、蕤(ruí)宾(#F);8、林钟(G);9、夷则(#G);10、南吕(A);11、无射(#A);12、应钟(B))。以上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就是六律与人的十二经脉存在着对应关系。

总之,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脏腑机体的健康发展,而靡靡之音则则消磨人的意志,并有损人的身心健康。

2006年11月16日于北京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46·六腑

中医文化随笔46·六腑

六腑;即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形态多为中空,其总体功能是“传化物”。《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胃与脾脏相表里。五脏六腑都依赖胃的输布而得到精气,所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海。《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胆与肝脏相表里。肝主谋,胆主断。《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大肠与肺脏相表里,为化糟粕之腑。《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与心脏相表里。凡胃中所纳食物,皆输于小肠,由小肠下口分别滓秽入大肠,水谷入小肠,所以叫做受盛之腑。《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膀胱与肾脏相表里,为贮尿之囊。肾脏分泌之尿,经输尿管入于膀胱,贮蓄既满,则放开括约肌,从尿道泄出。《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又称为孤腑。张景岳《类经》:“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认为三焦有具体的形态。由此,三焦大体相当于现代的胸腔、腹腔和盆腔,但又不完全相当: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肝、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之气的功能,五脏六腑的气化功能都是通过三焦来实现。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