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部分 (第1/4页)

还有某些藩王,难道就一丁点都没有动心吗?

国朝百五十年,出过多少野心勃勃的人,又有多少人卖主求荣的?这一桩桩的事,哪一件容得忽视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反其道而行

张太后年纪老迈,又是女人,虽然能勉强镇得住朝局,可毕竟只能干等在后宫之中,而太子朱载垚却是十分年幼,还不到可以懂得决定国策的时候……

现在张太后说了这些话,意思已是十分明显了,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张太后需要有人帮忙镇住场面。

而这个人,必须与宫中息息相关,既不能靠宗室,因为宗室在这个时候,反而是最不可信的,毕竟人心隔肚皮,何况他们都是姓朱,都是皇家人。

至于内阁诸学士,虽然也可以依赖,却一方面是文臣,另一方面,怕是和读书人关系更近一些,张太后心里也有些悬。

其他张家的兄弟之类,就不必提了,自己的兄弟,张太后会不知吗?他们就等于是混吃等死的主儿,靠他们,实在是靠不住。

而至于刘瑾这些人,张太后也有一些提防,毕竟现在是群龙无首,谁也不能保证,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要从龙,得个迎立的大功劳。

说到既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意愿巩固太子之位的,怕也只有叶春秋了。

叶春秋终究和朱厚照是穿着同一条裤子,自成了镇国公,与读书人也开始疏离了,和宗室的关系,自诛了宁王和安化王,怕也好不到哪儿去,再者太子登基,本就对叶春秋的利益最大,若非叶春秋,说不定太子还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呢,这才是真正的从龙之功啊。

再者说,张太后对叶春秋可谓是知根知底,自然也安心一些。

叶春秋知道,这时候便是表态的时候了,更别说,他一直对朱厚照没有私心。

此时,他忙道:“若陛下真有那么一个万一,臣立即入京,觐见太子。”

虽只是觐见,说的像是很轻巧,可实际上,言外之意就是,若真有了什么紧急情况,镇国府的所有力量,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太子这边。

有些话,并不必说的太透,大家各自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张太后对叶春秋的回答是满意的,却是露出了几丝苦笑,道:“你看,这皇帝自己胡闹,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他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丢给我们,可是我们能不收拾吗?哎,春秋,你一直都对皇帝忠心有加,哀家知道你会知道怎么做的。”

叶春秋道:“母后且放宽心,更要保重凤体,而今,这宫禁之中是离不开娘娘的。”

张太后又是苦笑,突然抬眸认真地看着叶春秋道:“你说,陛下真的找得回来吗?他是不是还好好地呆在这草原上的某个地方?”

自见到叶春秋后,其实这已经不是张太后第一次问叶春秋了,可是……大概她只是想多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吧!

叶春秋深吸一口气,心里也是郁郁不乐,道:“这个问题,儿臣在心里也问过无数遍,可是……这大概是天数吧,一切只能看天命了。”

张太后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接着咳嗽一声,高声道:“几位卿家都不必站在外头,进来说话吧。”

这是对账外的诸学士说的,于是王华、谢迁、杨廷和三人徐步进来,拜倒在地道:“见过娘娘。”

张太后便道:“都不必多礼,方才哀家失态了,几位爱卿切莫往心里去,而今陛下已不见踪影,几位爱卿以为如何呢?”

叶春秋只默默地站在张太后的一边,默默地保持着沉默,他的态度不言自明,自然是百分百站在太子这边的。

现在张太后让其他三人表态,说是征询,倒不如说是试探。

而能入内阁的人,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谢迁则是率先道:“娘娘,老臣别无他想,眼下还是找到陛下要紧,而今太子监国,又有李公为辅,料来不会有什么岔子的。”

张太后点头称是,显然对于谢迁的表态颇为认同。

王华看了叶春秋一眼,接着道:“老臣与谢公一个意思。”

现在只剩下杨廷和了,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杨廷和的身上,张太后道:“杨卿家以为呢?”

杨廷和迟疑了一下,才道:“老臣也不敢多做他想,不过眼下群情汹汹,老臣倒是有些担心。”

“嗯?”张太后看向杨廷和,道:“担心什么?”

杨廷和道:“陛下是在关外走失的,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