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 (第1/4页)

接着。崇祯皇帝又让吏部等衙门走了一下会推的形式。这也是多年没有实行过的,这一次算是对朝臣的一种安慰。但会推选中的名单却基本上没有被采用。最后他还是按照自己事先想好的人选直接任命了五位内阁大学士:程国祥、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

崇祯皇帝组织这一届内阁有他的特殊动机。由于长期以来。内阁成员多是词臣出身,虽然文学优长,对于国家各部门的实务却缺乏了解,很难真正起到顾问辅佐的作用,他想要把在中央各主要部门有实际工作经验、又通达干练的大臣集中在内阁里,形成一个通晓六部公务。有实效的班子。因此,挑选的都是有实务经验的重臣。

当然,这次简选阁臣最引起人们注意的当然还是那位“杨爱卿”了。因为他仍然在服丧期里,以不祥之身主持兵部已经大乖于体制了。如今又入值内阁,很有些骇人听闻。于是,崇祯皇帝就打算有朝一日让杨嗣昌充任首辅之职,因为内阁位次一向是按入值的资格而定,只能及早先让杨嗣昌进来,将来才好安排。至于舆论会有什么反映,他就不准备理会了。

为了杨嗣昌的上位,崇祯皇帝真是用心良苦啊!

而杨嗣昌入阁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兵部尚书这个位子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来接替,那就是卢象升了。可卢象升刚好在不久前也死了父亲,接连上五疏请求回乡奔丧守制。

可崇祯皇帝反正虱多不痒,再次夺情,反而打算命卢象升在热孝中接任兵部尚书。可卢象升的升职又造成了宣大总督的空缺,而宣大总督主管着京门要塞,不能一日无人。再次虱多不痒,他又任命同样在服丧期,正在四川老家守制的原任宣府巡抚陈新甲夺情出任宣大总督。

而在陈新甲未到任前,卢象升仍留守宣大总督之职;卢象升未赴尚书任前,杨嗣昌仍署理兵部印信。这样一来,主持军机大事的三位高级官员同在服丧期,都是以不祥之身夺情任事,这在明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简直有点不把人伦大道放在眼里了。

因为舆论方面的反对意见太多,而且卢象升本人是新近丧父,要求奔丧很坚决。不过他也没办法不坚决,因为卢象升也弹劾过杨嗣昌不丁忧,恋栈不去呢。可是这么一来,崇祯皇帝最后只好把原来的安排改变一下,而杨嗣昌以辅臣兼任兵部尚书(这又是没有过先例的),仍任陈新甲为宣大总督,加卢象升兵部尚书衔,同意他在陈新甲到任后回籍。

而在这种情况下,卢象升出于表明自己丁忧的态度,就基本不理政务,几乎处于一种半离职的状态下了。而这种半离职的状态,却在后来给宣大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恶果。

“冲啊!”在前面的正白旗旗丁奋勇地冲入土堡。

“睿亲王!这仗打得真轻松啊!”多尔衮身边的一名参领笑道。

眼见着清兵鱼贯地冲入眼前那座残破的土堡,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无聊地打了一个哈欠。

在消除了蒙古和朝鲜的威胁以后,满清开始着手应付当时孙承宗主持建造的,也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宁锦防线。(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八章无精打采的多尔衮

其实现在的宁锦防线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在大凌河战役后,宁锦防线重要的堡垒支撑点都被纷纷拔除,现在除了几座大城以外,整条防线已经千疮百孔了。更令满清骄傲的是,明朝虽然在辽东驻扎重兵,但这些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已经不敢出城野战了。没有了机动集团来回驰援,那些看起来坚不可破的大城池,无非是几块死地而已。

但烂船也有三分钉,再千疮百孔,毕竟宁锦防线还在,满清也不能够无视这些威胁,于是在皇太极的命令下,各旗旗主分片包干,纷纷去拔除残留的那些小堡垒,只留着几座大城,以待将来一鼓而下,把宁锦防线完全打残。

可今天的战斗让多尔衮感到索然无味。因为是要攻坚,皇太极这次就支援了多尔衮四门红衣大炮。可是那几门大炮刚把土堡打开了一个缺口,这战斗就结束了。没有了城墙的阻挡,在土堡内的明军仿佛像是立刻被抽掉了脊梁骨,连向清军的投降都是争先恐后的,让百战的清军根本体会不到战斗的激情。

“啊——!”多尔衮再次打了一个大哈欠,接着他就没精打采地下令道,“把那些炮手叫过来吧!”

“喳!”

几名多尔衮的亲兵飞奔到红衣大炮跟前,见到那些炮手还在收拾着火炮,他们立刻拳打脚踢,还骂骂咧咧道:“动作快些!别让王爷等急了!”

“知道了!爷!马上过去!马上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