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好遐想,并为之孜孜不倦地追求了四十多年。

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这一代人正当好学之时,却失去了求学机会。我是怀揣着小学文凭进厂,以小学文化起笔开始《长征记》的构思与创作的。又因是在流动单位,常年以工棚为家,以床为椅,以膝为桌,以喧闹为伴,以有限的知识坚持业余写作。后逢下岗,生活拮据,幸妻子理解、体贴、关怀、支持,咬紧牙关,锐志笔耕,终将《长征记》奉献于友前。

在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本人将《长征记》拿了出来与朋友们见面,既是对前辈的敬仰和缅怀,也算是了却了儿时的美好心愿吧。

此时此刻,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第一个要感谢的也是自己的老师。

现在我将几十年中对本人写作《长征记》有着直接影响的几位恩师介绍给亲爱的朋友,以示我对师长的想念与感激。

小学

一年一期 语文老师 小吴老师

一年二期 语文老师 唐老师

二年级 语文老师 胡爱华老师

三年一级 语文老师 曾宪芝老师

三年二级至六年级 语文老师 袁一因老师

初中 班主任 林 军老师

语文老师 杨 翼老师

语文老师 陈思美老师

高中 历史老师 李有焕老师

大学 胡 华教授

职校 语文老师 龚洛丽老师

爱妻 罗防歧老师

长篇小说《长征记》是本人第一部作品,萌念于1963 年;1974年构思;1977年1月12 日正式动笔。

欢迎批评,来信请寄:E…mail:aa0664@163。

第二稿说明

2011、2、12、

拙作《长征记》自2005年5月9日在网上与朋友们见面以来,得到了许多网友地热情鼓励和批评,同时本人也在不断学习,据此对《长征记》作了许多修改(总计达300多处)。在此,特向亲爱的网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期待更多地批评和鼓励。

长沙周国环

附:

《中国土地革命时代诗词集》说明

这本《中国土地革命时代诗词集》(原名《土地革命时代诗词集》)是伴随本人近百万字长篇小说《长征记》的创作一并产生的,资料收集范围,时间上从1927年4月12日起,至1936年12月底止(1936年以后与中国工农红军、红色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有关的诗词等作品也收集)。文献作者既有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的,也有国民党统治区和东北沦陷区的,还有同一作者在海外的作品;既有领袖、伟人、高级将领,也有战士和平民百姓;既有大文豪和一般文人,也有民间歌手;既有专业文艺工作者和专业作家,也有芸芸众生,还有宗教界人士;既有军人,也有中共地下党员;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年长者,也有年少者;既有知道确切姓名者,也有无名氏;既有汉族作者,也有少数民族作者。作品体裁也不仅仅指诗词一项,凡此年代(1927、4、12——1936、12、31)所产生的古体诗、词、曲以及新诗、对联、歌曲、民歌、山歌、渔歌、牧歌、宝塔歌、民谣、顺口溜、号子、四六句的文告、挽联、谜语、传单、电影主题歌、译作以及诗化了的语录与课文、标语、口号等,凡能收集的均收集在内,并忠实记录,保留原貌。共计收入作品1585首(初稿为1237首,2005年第一次对外发送时为1302首)。

本人在写作长篇小说《长征记》的过程中,搜集、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资料,深为其中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所吸引、所感动、所振奋,并懂得保持这一伟大历史激流中的诗词作品原始面貌的重要性。可以说,这些诗歌来源于中国一段最伟大的历史时刻,它代表了最激烈最壮丽的斗争画面,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铁马金戈宁死不屈的斗志,它象征着中国人民为胜利为理想而奋斗的誓言,同时它也是这一历史时刻真情的流露和真实记录。可以说,这部诗词集既是对本人创作长篇小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