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部分 (第2/4页)

自己一歌必胜的理由。更何况眼前这个人正是百战百胜的大唐名帅,他说能胜,则必能胜。这一点无人有资格质疑。

“胜利是肯定的,但这场胜利注定要付出代价。我知道,可能很多人在这场战事中受伤甚至失去了性命。但是想想吧,你们的受伤甚至是死亡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家人不受叛军荼毒之苦,你们的付出便是值得的。有一句我神策军中训诫,我愿在此同诸位分享: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你愿意在敌人的铁蹄下悲惨的死去,还是愿意在战场上轰轰烈烈的死去以换取妻儿的安定。你可以死如鸿毛之轻,亦可死如泰山之重,让后世缅怀纪念。这样的选择相信人人能做得出。”

王源的声音在城头上空回荡着:“本人无法保证你们能活着,但我可以做出的保证是,无论你受伤或者战死,你都将受到全城百姓永远的尊敬。伤者余生会由朝廷供养,死者的妻儿父母将会得到最好的照顾,不必担心他们无所依靠。这便是我能给你们的承诺。还有最后一个承诺便是,本人王源,大唐相国,神策军统帅,将同你们同生共死。扬州的大小官员,军中的将领也都将身先士卒。要死我们一起死,要活我们一起活。诸位乡亲父老,请你们相信我,扬州城是叛军无法攻破的,因为我们不可战胜。”

王源铿锵有力的话语在众人的耳边回荡,后世的职业给了王源很好的口才,这年代的人如何经受住如此的洗脑,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坚守城池,哪怕是死了也值了。

崔道远默默的站在一旁,他忽然感觉到一种极大的敬畏感。这一点即便在直到王源是当朝相国之后也没有过,却在王源这一番话入耳中之后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个人是可怕的,他是可以蛊惑人心笼络民心的,难怪他的神策军百战百胜。在这种人的激励之下,连自己都热血沸腾要上战场杀敌,更何况是那些血气方刚的士兵们。可以想象,神策军的将士们对王源一定是五体投地的敬畏和信任,所以才能一次次的创造奇迹。

崔道远的眼光从城上城下疯狂的人群上扫过,扫过一群兴奋的双目冒光的将领和官员,扫过眼神痴迷的看着王源的崔若瑂,一直看到头顶上的碧蓝的天空中悄然聚集的乌云。崔道远心想:“要变天了。”

第九九五章 进攻

(明日有事,请假一天,见谅。)

天确实变了,巳时末开始,本来万里无云的晴空便不知何时悄然聚集了低沉的云层。风也在不知何时吹了起来,先是微微的北风,不久后风势越来越大。站在城头之上,风吹旌旗猎猎作响,天低云暗,颇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感。

清晨开始,斥候骑兵便每隔一段时间归来一队,及时禀报着叛军船只的动向。原本按照众人的估计,叛军抵达的时间当在午后未时左右。但突变的天气显然会让叛军的抵达更加的提前。因为在猛烈北风的吹动下,叛军船只借着风势会速度更快,按照王源的估计,应该在午时中便将到达。

最新一队斥候骑兵的禀报证明了王源的预期,午时初刻时分,叛军已经抵达扬州城北二十里外的运河河面上,以船只借风的速度,午时三刻左右必至扬州城下。

王源紧急调整对策,吩咐所有士兵立刻提前用饭,在一刻钟之内吃饱肚子做好迎接叛军的准备。负责后勤供应的沈子芳立刻下令准备开饭,不久后热腾腾的热汤可白面馒头大米饭被一桶桶的运到城头。士兵们开始饱食备战。

王源端了一碗汤和几只馒头来到城楼中专门为他准备的指挥室,趴在一张简陋的桌案上大嚼。刚咬了半个馒头正鼓着腮帮子猛嚼时,忽见门前人影一闪,不久前下城去的崔若瑂拎着一个食盒出现在门前。

王源口里塞着馒头,话也说不出来,站起身来忙将馒头往下吞。崔若瑂见王源伸着脖子往下咽着馒头的样子抿嘴一笑,快步来到王源面前,将食盒摆在桌案上,一边往外取食物,一边笑道:“你怎么都吃上了?堂堂大元帅大相国,怎么也啃着馒头?来,这是我刚刚从家里带来的饭食,快趁热吃吧。”

王源好容易咽下了口中的馒头,看着桌上变戏法般摆上的七八盘精美的菜肴,笑道:“怎么?你还特意回家帮我带来饭食,这是要我开小灶么?”

崔若瑂微笑道:“也不是特意为你准备的,这是家常饭菜。爷爷叫我送些来给你和爹爹,还有柳师傅他们。总不能让你们也吃馒头吧。快吃吧。”

王源挨个看着这些菜肴,每盘都是珍馐美味色香俱全,闻着味道便知道一定很好吃。但王源并没有动手开吃,反而又在手中的馒头上咬了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