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出一个包裹,一双一双地把鞋拿出来,决不是两双,母亲怕自己连第二双都穿坏了,还怎么换?我那时认定做布鞋是世上最辛苦的劳作,母亲忙家务,做饭,洗衣,扫地,下地干活等等,做鞋的工作是利用空闲时间完成的,是需要很大耐心的,可是母亲从不觉得烦,做起鞋来依然如故。

时光流逝,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布鞋离我越来越远,不是母亲没有空闲时间做,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越来越方便,我们也许习惯了到鞋店穿一双鞋转身便走的快捷,以致于母亲做的布鞋沉睡了这么多年从未被人提及。

现在,我发现了这些沉睡的布鞋,同时我也将唤醒它们,我要自己收藏了这些鞋,虽然我再也穿不上它们中的任何一只。

漫步街头,卖鞋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现代工业社会成批生产的各式鞋子充斥市面。

走进一家问鞋店老板:“有布鞋么?”“有,这边请。”老板拿出一双布鞋,薄薄的鞋面,翻过去看鞋底,却是塑料的。“老板,你这里有人工做的布鞋么?”“哎呀,这还真没有,现在哪还有那种鞋呀?呵呵,不过说实话穿起来是很舒服的。”老板也笑了。

我也暗自偷笑,布鞋难得,很难买到,母亲做的更是无价,是买不来的。

逛遍所有市场和超市,竟没有一双人工做的布鞋,母亲做的就更别提能买到,真不知道它们究竟在哪里。

我说,它们在我这里,我已将这些布鞋永远珍。它们过去虽然曾经沉睡,也许它们还将沉睡,但有句母亲说过的话会永远在耳畔响起:“走路要小心,千万别摔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一生走的岂只是千里路万里路?儿行千里,天下哪位母亲不担忧呢?要行千里万里的路程,当然是要穿了鞋的,我们今后还能穿几次母亲亲手做的鞋呢?

或许有一天我会穿了母亲亲手做的布鞋漫步于繁华的闹市街头,也许路人会耻笑了我的土气与落伍,但是我依旧会昂首往前走,而且更加沉稳与自信,因为我穿的是母亲亲手做的鞋,这样的鞋你有几双?

我将把这些布鞋永远珍藏,也许它们将继续沉睡,这些沉睡的布鞋是会说话的,虽然它们看起来沉默不语,但是如果拿起来放在耳边听,你会听到是有声音的,你会听到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走路要小心,千万别摔着。”这是母亲说的话,如果不相信,请你放在耳边,用心是一定能听到的。(完)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怎么会看戏

我的一个年轻的朋友,吃了饭,正端一杯茶悠闲地在品,耳边听着流行歌曲,倒也消遥自在,猛地回过头来,发现我在看戏,一声尖叫惊得我连忙回头,我发现他好似见到外星人一般:天啊!你多大了?你怎么会看戏?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没多大年纪,怎么了?我看戏怎么了?他连连说没什么没什么,他说在他的印象里,看戏的人都是六十岁以上吧?最起码是老年人吧?我说我没六十岁,我看戏一不犯法,二不违反什么伦理道德,不值得你这样大惊小怪吧?

很多朋友有时看到我在看戏,也会大吃一惊:年纪轻轻的,你怎么会看戏?是啊,我怎么会看戏?你不看么?大多朋友会回答:从来不看,戏哪是年轻人看的?那是老头老太太才会去看的。末了还问我一句:你没那么大年纪吧?我说是,我没那么大年纪,难道说年轻人看戏就很奇怪?戏曲与流行歌曲一样,都是供人娱乐欣赏的进而有可能在思想上得到升华的娱乐节目。

我见到过大剧场里的戏曲,也见到过农村乡下露天舞台上的戏曲,演员在台上唱,台下观者如潮。细数这些观众,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但是这些老年人看懂了么?他们明白了戏曲的每个环节了么?未必吧。俗话说看戏看人,听戏听文。一台戏曲开幕,要有戏词,要有音乐,舞台布景,灯光,美术,导演,工作人员;演员要有头饰,服装,道具,动作,眼神。这是个综合工程,以我的眼光看,老年人未必都能看懂,但上述各环节却饱含着多少人的心血。我曾问过一位老太:你看戏主要看什么?老太说就看个热闹呗。我说戏词你看懂了么?回答:记那么清楚干啥,只要知道什么意思就成!我说舞台你感觉怎么样?挺大的。灯光呢?挺花的。音乐呢?挺好听。演员动作呢?也挺好,哦,那几个跟头翻得不错。这戏的内容呢?恩,是挺教育人的,但最好教育一下年轻人,我年纪大了,还教育个啥!

看看吧,剧团全体人员费心团结演出的一场戏,在我们老年人眼里就是这样的印象。我丝毫没有嘲笑老年人的意思,我敢肯定的是戏曲在老年人心里的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