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袁世凯虽是地主家庭出身,从小也读过书,但不太用心,多次科考失败。自己也就灰心丧气了,这才在父亲的指点下来京找事做。他平时在家“五经四书”读得不多,但那些邪门旁道之说却读得不少。如诸葛孔明的《奇门遁甲》,刘伯温《野地方略》,李宗吾《厚黑学大全》,朱桂《奸人术》,还有《麻衣相》、《玉玑子》等。所以,袁世凯凭直觉认为此人举止不凡,相貌不俗,这才主动起身相邀。

从谈话中,他得知奕譞认识吴长庆转而又听奕譞说“现在不行了”,情绪一喜一悲的变化都在心中进行,丝毫没有表现在脸上。尽管奕譞说出了这样的话,袁世凯也认为自己能认识这样的人也是好的,忙接着奕譞的话说:

“这位先生,都怪我只顾喝酒,也忘了请教先生的尊姓大名?”

“有缘千里来相识,无缘隔壁不相缝。休提什么尊姓大名,你就喊我七先生或七老兄,我就喊你袁小弟吧?我在家排行老七。”

“不,不能,先生比我年长得多,与我父亲相仿,况且与家父好友吴大师又是相识,应是我的长辈才是。既然你在家排行第七,那我就喊你七叔吧,请先生不要推辞,这七老兄是千万不能叫出口的,你先生也就理说当然喊我贤侄吧!”

“也好!”奕譞拗不过这年轻人,笑着答应了。

接着,袁世凯敬了奕譞几杯,奕譞也回敬袁世凯几杯。奕侄平时在府中吃惯了山珍海味,今天乍一到这等小店,吃点素菜小酒倒也觉得新鲜有味,几杯酒下肚,打破了初识的陌生感,话也就多了起来。

“袁小侄,你看这当今的世道,大清的天下可怎么办?老的老,少的少,有能力的不当权,当权的没能力,男的怕女的,大清朝内部的官儿怕洋人的官儿,这成何体统?祖宗留下的几百年的基业就要完了!”

“七叔,你小声点,这话可不能让外人听见,如果有人报告官府,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呀!”

“唉,我还怕官府杀吗?现在不死也同死了差不多。一切都没有了,没有了。”

“七叔,什么没有了?”

“唉,小侄,别提它,来,干杯!”

“是,是!干杯!”

“小的们,再给上菜,有什么上什么。袁小侄你放心,今天我请你,你七叔钱还有的是,官没有了,钱他们还不敢不给。”

“七叔,哪能让你破费!”

“这说什么话,我要钱还有屁用?你要是暂时不想回家,也可暂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等吴长庆回来了,再去找他,如果他不理你,我去找他!哼,这个面子他还不敢不给!”

“这——,那就打扰七叔了。”

“唉,别客气吗!干大事不必顾小节,像我就是太注重小节,才弄到这地步,悔不该当初——”

袁世凯见奕譞不再说下去,忙接上去说道:

“七叔,你原来一定是做官的,后被别人排挤掉了吧?”

“别说这个,来,咱喝!说些别的事儿。”

“好,七叔,你喝,小侄今天能结识你,这是小侄的缘份,让小侄给七叔敬二杯。”

“好,好,我喝!”

“七叔,不瞒你说,小侄原是读书的,但我读了几天书就不想读了,觉得读书没用。”

“怎么?读书没用,怎能说出这混帐话,读书无用呢?”

“七叔你别生气,你听我说,人们不是常说,太平时代学文,动乱年代学武吗?你看现在世道,表面太平,实际上这大清的天下是危机四伏。”

袁世凯向四周看了看,把声音放低了许多。

“你大胆的说,这里没有官府的人,怎么个危机四伏?”

“你看这大清朝内部的官员儿是那样腐败,只要有钱,花个几十万两白银就可买到个大官儿当,到任后再加倍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回来。这还不说,最近反民四处云起,听说我们家乡河南正闹什么教呢?七叔可曾听说最近山东出了件大事?”

“什么事,你说我听听?”

“就是山东教民火烧洋教堂的事,几十个洋人死于非命。”

“哼,那些洋人是罪有应得,在我大清土地上作福作威,死有余辜!”

“七叔,洋人该死,但朝廷却不是那么硬。听说最近洋人已把此事闹到宫中,连老佛爷都害怕了,要严惩案犯呢?”

“你的消息倒灵通,从哪里得到的?”

“我也是道听途说,不过,是话就有因,前天我还见到几个洋人进京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