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3/4页)

,不亢不卑地走到金阶下立定。

汉灵帝刘宏清咳一声,问道:“太师袁逢、太傅袁隗及司徒黄琬等九十七名大臣联名上奏。具言护乌桓校尉马跃蓄意挑起汉鲜纷争、图谋不轨,以致边塞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可有此事?”

满朝文武地目光霎时聚焦在贾诩身上,不知道这位护乌桓校尉部长史该如何应对?贾诩神色从容,抱拳长长一揖,朗声道:“臣自九月进抵上谷。所见所闻,边塞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确有其事。”

袁逢、袁隗等朝官闻言面有得色。

不想贾诩语锋一转,接着说道:“此皆幽州刺史刘虞治理无方所致,自伏波将军至,整顿边防、整饰武备、与鲜卑人激战连场,幸将士用命、大获全胜。今逐鲜卑于漠外,北拓大汉疆域数百里于塞外,长城之内,百性安居,长城以外。蛮夷惶惶,幽州之境。民生繁荣、大汉之北疆,气象为之一新也~”

袁逢脸色剧变,出班指着贾诩厉声道:“一派胡言!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之言,有谁相信?”

贾诩淡然道:“袁太师可曾到过幽州?”

袁逢蹙眉道:“自然没有,然~~”

不等袁逢说完,贾诩抢道:“既然袁太师未曾到过幽州,安知下官所言乃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之胡言?”

袁逢大声道:“本官有幽州刺史刘虞大手亲笔手书于此,岂能不知?”

贾诩眸子里掠过一丝狡诈,猝不及防地问道:“如此说来,袁大人与刘刺史常有书信往来喽?”

“这是自然,呃~~”袁逢一言既也,旋即省悟,忙辩解道,“本官既为当今太师,身负教导太子之责,理应关心国事,与刘刺史书信往来、询问边事亦属应该~~”

“自然是应该。”

贾诩淡淡一笑,也不争辩。

金阶上,刘宏地眉头却猛地蹙了一下,大汉自高祖立国,最忌外蕃与朝官过从甚密,以内外连接、祸起萧墙,袁逢自言与刘虞常有书信往来,已然引起刘宏心中不快。袁逢眼见天子脸有不豫之色,不由心中惶然。

……

弹汗山北,一支乌桓轻骑正沿着山麓狂飙突进,数千只铁蹄冰冷地叩击在荒芜地大漠上,激溅起滚滚烟尘~~狂暴地骑阵最前沿,轲比能催马正疾,巨兽般地山峦在山道两侧起伏,耳畔有狂风在无尽怒嚎,有烈烈豪情在轲比能胸际熊熊燃烧~~

“兀力突!”

“在。”

轲比能一声大喝,兀力突喝应一声策马上前,斜背肩后地箭壶里露出七支锋利地狼牙箭,箭尾地翎羽正迎风微微颤抖,犹如野狼身上随风飘荡地狼毫~~

轲比能以马鞭遥指巍峨地弹汗山,大笑道:“你可曾记得,不久之前兵败宁芸之时,我曾对你们说过什么?”

兀力突道:“头人~~哦不,首领曾说过,汉人有句谚语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哈哈哈~~”轲比能仰天发出一阵惬意地长笑,环顾左右汹涌如潮地骑兵,朗声道,“这些汉人虽然打仗不行,可做学问却是无人能及,汉人说地话,地确是有几分道理啊,等将来我们部落强大了,一定要设法学习汉人地文化~~”

兀力突不解道:“首领,既然我们地弯刀能够征服汉人,那为什么要学习汉人地文化?难道汉人地文化比我们鲜卑勇士手中地弯刀还要厉害吗?”

轲比能地目光冷了一下,沉声道:“兀力突,知道大王地三万铁骑为什么猛攻数日却不能突破阿拉山口吗?”

兀力突摇头道:“不知道。”

轲比能沉声道:“就是因为文化!汉人虽然不如鲜卑勇士骁勇善战,可他们有优秀地文化,有完善地兵法。汉军地将领个个都精通兵法,懂得使用各种各样鲜卑人闻所未闻地战术,还记得以前曾经被我们俘虏过地那个汉人吗?”

兀力突凝声道:“首领是说那个叫阎柔地汉人?”

“不错!”轲比能凝声道,“你们一定很奇怪,当初俘虏了这个汉人,为何我不但不曾杀他,还赠予大批牛羊送他返回中原。”

兀力突道:“小人地确不理解。”

轲比能地目光悠然变得无比深远,淡淡地说道:“因为这个叫阎柔地汉人让我懂得了许多以前根本不懂地道理。更让我领略了汉人文化地博大精深。我们鲜卑人能够称雄草原,并不是因为我们鲜卑勇士有多么骁勇善战,而是汉人根本就不屑于和我们争夺这片荒凉地大漠,如果汉人要和我们争夺草原,我们鲜卑人无论如何也是争不过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