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3/4页)

会为难他们,百姓也没什么大影响,于情于理,江南国灭都是好事。

眼见张全约跪在地上,形容可怜,萧汉突然想起历史上的南北朝,心中一动,事在人为,如果李煜不能即位,换做李从善,历史是否会有不同?跟着想到自己穿越一次,只是一个小小的江湖人物,凭自己平庸的资质,在江湖上掀点风浪还可以,如果去搞政治,有些不自量力。

天人交战一番,萧汉叹了一声,扶起张全约道:“我有个想法,不知对也不对。”张全约顺势起身,坐他对面道:“愿闻其详。”萧汉正色道:“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出了这个门,我可不承认说过这些话。“

张全约在官场浸淫十几年,自然懂是他话中之意,正色道:“请萧掌门直言。”萧汉点点头,道:“君可曾知道东晋?”张全约一愣,跟着醒悟过来,犹豫道:“你的意思是南北对峙?”萧汉点点头。

张全约皱眉道:“难道大宋在十几年间便会灭掉诸国不成?”萧汉冷笑道:“正是,据我推算,大蜀六年后最先灭亡,然后便是南方大汉,吴越主动献土归降。北方汉国也会在十几年后亡国。”

萧汉上次不仅准确预测赵氏代周,而且还预测了他登基的日子,不由张全约不信。张全约面无血色,颤声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只剩下大宋与我江南国了?”

萧汉哈哈大笑道:“以李煜这样一个废物,能保住江南吗?”张全约摇头道:“你有何主意,直言便是。”萧汉笑道:“我直言不是难事,你们却不一定会办成?”

张全约踌躇道:“你的意思是阻止李煜上位?”萧汉郑重点头,收起笑容,盯着张全约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赵匡胤比起大周柴荣,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诸国迟早都会被一一铲平。江南如果换上一个励精图治、雄才大略的国君,趁早下手操练兵马,率先平定大汉与吴越,西攻巴蜀,与大宋隔江对峙,北和汉国大辽,南北分治便可实现,只要后世子孙不出纨绔子弟,又可保得百十年安全。”

萧汉知道这番话无异于画饼充饥,自己也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说起来一套一套,做起来却一件事都不成。

张全约听完,如老僧立定一般,好久才轻扣桌子道:“倒要好生思量。”突然一拍桌子道:“萧掌门可有合适人选?”

………………………………

第一三九章 新式练兵

萧汉叹道:“不是我说话不中听,就算你听我的,难道你们能说服李景变更皇储之位?”张全约摇头道:“我只是一个小小刺史,哪能左右朝局,只是绵尽人事而已。萧掌门说出此番话,必有合适人选,不如说出来参详一下。”

萧汉苦笑道:“除了李煜,李景成年儿子便只有七子李从善与九子李从谦,本人倒与那李从善有些相熟,观察此人气度不凡,胸有大志,倒与殁去的李从冀相似,又比之多了一份儒雅刚强。”

张全约点头沉思道:“七公子为人谦和,我与之数次交往,谈起淮南战事,言语之间颇为不满,又与我复盘战事,谈起指挥问题,气愤难平。”萧汉笑道:“国无良君,军无良将,能胜就见鬼了。”

张全约面色尴尬道:“请萧掌门指教练兵之法。”萧汉大笑道:“我一个小门派掌门,打打杀杀都勉为其难,哪里会练兵?”张全约摇头道:“天佑之人,必有天佑之法,萧掌门别谦虚,这里只有你我二人,言行无忌。”

萧汉执意不从,张全约急了,站起身又要跪下,萧汉有些急眼,跟着扑通跪下道:“咱俩就当过年了,你跪我一个,我跪你一个,反正不给压岁钱。”张全约哭笑不得直起身子道:“萧兄弟,你看老哥我如此诚心,今日一别,千里迢迢,相见无日,何不尽心直言?你从青阳出发,扑北而来,自是想着老哥,大唐虽争战失利,却还有一帮尽忠守节的大将,如有指教,哥哥我自会竭尽全力上报枢密院,极力促成此事。”

萧汉见他认定自己会练兵之法,苦笑道:“练兵之法古书自古有之,《太公兵法》、《孙子兵法》皆有定法,何苦追着我不放?”张全约摇头道:“古法与今时大为不同,练兵之法,不能一味拘古,萧兄弟天生异禀,他日必有大成,还望不吝赐教。”

萧汉叹了口气,皱眉道:“刺史大人请坐,你既然如此待我,我倒也一点想法,说说也罢。”张全约大喜,坐回椅子上,两眼放光道:“请讲。”

萧汉想了半天,问道:“不论是征兵制还是募兵制,这个时代,士兵们当兵的目的是什么?”张全约思考道:“百姓当兵当然是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