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4页)

快的轻型坦克,与步兵拉开距离成多路纵队在晨雾中轧轧地前进。朱师长看到由于早晨有雾的缘故,敌人不仅没有进行例行的炮击,而且每辆坦克上都有一个露出身体酌坦克兵挥动小旗互相联络。于是朱师长料定敌人并没有发现他的增援部队夜间己到,就果断下达命令:两翼部队隐蔽出击,正面部队一定要炸掉敌人坦克。大场镇位于上海市区东北,距江湾、虹口日军阵地仅几里路,是松沪战场中路抗击登陆之故通往市区会师的最后一座战略要地。日军的进攻已经多处动摇了中国军队的防线,如果大场失守,两路日军合兵一处,战场形势立刻就会发生不利于中国军队的根本逆转。因此委员长在南宗亲自下达死命令:丢失阵地者,一律按军法论处。

第十八师雨天前开到上海就奉命接替第三十六师防守大场。第三十六师是中央军嫡系,为参战最早的部队,己经破损不堪,经接替后退到乓线休整。湘军第十八师在后方一路受到民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鼓舞,官兵战斗热情高涨,个个磨拳擦掌,准备狠狠给侵略者一点厉害瞧瞧。湘军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曾有过元往不胜的辉煌战绩。有史料记载,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之后,仅湖南湘乡一县,被朝廷册封为总兵以上官职的就达千余户之多;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清王朝的没落更迭,湘军和湘人引为荣耀的声威和业绩终至一撅不振,因此到抗战时,湘军只是一支武器装备较差的地方部队。士兵穿草鞋戴竹斗签,军官骑矮种马打油纸雨伞,其战斗力与别的地方杂牌部队知黔军、滇军不相上下。但是湘人剽悍、勇武和野蛮的民风仍然影响着湘军的战斗传统。“〃〃〃我全师将士须以抗日英雄为榜样,扬我国威军威,誓与阵地共存亡。〃将军用电话传令部队。

晨雾渐渐散去,一轮秋天的红苹果般的太阳灿烂地开远在东海之滨的沙洲深处,把它的光芒四射的光明和热力慷慨地洒向战火纷飞的长江三角洲平原,铺洒在这个叫做大场镇的中国乡村小镇的每一寸泥土上。空气中起了嗡嗡的振动,仿佛许多蝇群渐渐由选及近,在明净的空气中撞来撞去,人们纷纷地仰起头来,惊恃地寻找这声响的来源。朱师长迅速转动望远镜,但是他仅仅来得及看见无数晃动着金属亮光的小银属工从那轮熊熊燃烧的巨大太阳深处释放出来,太阳的万丈光芒立刻灼疼他的眼睛。一瞬间,他明白这是敌人飞机借助太阳的光芒进行偷袭。 〃防空!……部队疏散!〃

但是晚了,这回连太阳也站在敌人一边。

一百五十架日本战斗轰炸机背对太阳从东面猝然飞临中国守军的阵地上空,披蓑衣戴竹斗签的中国官兵惊恐万状地看到这样一幅从未见过的战争画面:携带炸弹的庞大机群排出整齐队形遮盖了天空,阳光暗淡无光,发动机的沉重轰鸣震撼大地。许多头次看见这么多飞机的湖南士兵呆呆仰望天空,好像弄不明白这些钢铁大马从哪里飞出来的。“……”当时我们十八师官兵都是很不怕死的,个个士气高昂,沿途受到抗日民众的鼓舞,学会不少抗日歌曲。应该公正地说,在松沪抗战中我们湘军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孬种。〃九十年代一个阳光明亮的初冬上午,我在长沙岳麓出的林间空地上采访一位年逾古稀的政协老人。老人面色清灌银丝如雷,腰板依然挺直,“……敌机空袭时,我们并非如后来受到指责的那样不懂防空,而是河网地带,地表水位高,无法修筑防空工事。〃〃据说中国军队宁可挨炸也不许步兵武器射击敌机,有这回事吗?〃

〃哦是的,〃老人急促地笑了笑,〃当时中国军队的外国教官主要来自德、意,这些西方人的教条很多,比如高射机枪只能用于防空,其实高机平射也很有威力,而步兵武器则绝对禁止对空射击,等等。现在想来当然是很可笑的……〃如果我们与日本人打冲锋,拼刺刀,我敢打赌日本人占不了上风。或者我们的武器与日本人差不多,日本鬼子敢那样猖狂吗?……问题是双方武器悬殊太大,我们有步枪,他们有飞机、大炮和坦克,光不怕死能行吗?把几亿人的血肉筑成长城就能顶得住炸弹轰炸吗?〃〃您的意思不是唯武器论吗?〃 老人语塞,半天才喃喃说道:〃……反正打仗不是玩口号,要是朱师长还活着,你们去问问他好了……〃

事实是公元一九三七年秋天这场发生在上海郊区的特大轰炸给中国军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一百五十架日本飞机对这块只有几平方公里的中国阵地进行了十多个小时几乎不间断的地毯式轰炸。猛烈的爆炸声如同天崩地裂一般摇撼着中国的长空和大地,爆炸腾起的浓烟和气浪如同灼热的雨雾久久笼罩着火场镇。中国守军的浅表工事很快被摧毁,阵地上到处都有断臂残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