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2/4页)

围,营长胡立群牺牲。当天下午,闻讯这一战况的薛岳,仍坚持认为rì军兵力不大,让王耀武的五十一师再派一个团上去,结果还是寡不敌众,败下阵来,301团副团长罗恒、营长翟玉本阵亡。

谁也没想到,这“数百人”的rì军竟越打越多,从一个大队打到一个旅团、一个师团!

直到获悉原来是rì军的第九师团企图穿越岷山、侧击我军左翼的动向后,薛长官这才让俞济时率全军赶往岷山,堵住敌人,还要他们一路上牵着电话线走,随时与兵团部保持联系。由于仓促应战,又被溃退下来的川军堵住了路、延误了时间,使得七十四军一开始依然打得不顺手,看到战况危急,薛长官发了脾气,在电话里严厉jǐng告俞济时:“你如果再向后退,我就杀了你!我杀了你,委员长再杀我!”

七十四军苦战两昼夜,才牢牢占领岷山,五十一师伤亡军官一百六十余名,士兵两千余名,五十八师也伤亡官兵近千人。此役,**主力——黄维的十八军也参加了战斗。事后,薛长官还余怒未消,准备惩办俞济时,经过幕僚们的劝解,他才作罢,却又不由分说地给了王耀武一个作战不力的处分。官大一级压死人,明明是自己的判断错了,责任却要下面来承担,俞济时、王耀武倒没计较什么,更没有仗着自己是天子门生,去向校长鸣冤叫屈、打什么小报告。再说,薛长官也不是那种鸡肠小肚的人,时时处处给小鞋你穿,在气头上说的那些话都可以理解,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万家岭总攻一打响,薛长官还不是一样把七十四军当主力吗?只要自己不泄气就行,军人嘛,是要靠战功来证明自己的!(注:关于岷山战斗,请参见《武汉外围战的德安战场》原载于《德安文史资料选集第二辑》,作者为薛岳的少将高参赵子立。目前,有不少写万家岭战斗的记实文学,大都说俞济时为人骄横,起初没把薛岳放在眼里,迟迟不派主力增援岷山,直到薛岳以军法相逼等等,其实是以讹传讹,赵子立的这篇文章已明确指出薛岳用兵错了。)

因此,守不守得住张古山,就成为他王耀武能否重振雄风的关键一战。

可仗打到短兵相接这一白热化程度,作为一师之长,他就是纵有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现在也用不上了,打不打得赢,守不守得住,得全凭弟兄们的顽强意志,以血肉长城去阻挡rì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

萧瑟的秋风“呜呜”地掀起满山的林涛,乱云卷着硝烟在群山上空翻滚,王耀武的神情都有些恍惚了,参谋们转接电话的声音、忙碌的身影在他的眼前漂浮起来。他靠着一棵树坐在石头上,心里思绪万千,觉得军人在某种意义上很有些像女人,女人先是愁嫁,怕嫁不出去,后来又愁生,怕生不出男孩,军人不也一样吗?先是愁攻,怕攻不下来,现在攻下来了又愁守,担心守不住,唉——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今年chūn天在台儿庄战役最激烈时分的那一句名言: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坚守阵地的师长池峰城说:“士兵打完了,你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再来填!”

他拄着一杆步枪站起身来,在心里发着血誓道:如果张古山上打到最后一个人,我王耀武就顶上去,决不做孬种!

电话响了,是军座打过来的。俞军长与校长一样,头发剪得极短,也是一口宁波话,但他的乡音没有校长那么浓。

“耀武吗?张古山上情况如何?”

“rì军利用炮击发起自杀xìng冲锋,一开始就攻上阵地,灵甫和305团正在与敌肉搏,不过,职师还有306团,可随时增援,问题不大。”“你说什么?张灵甫也在第一线?”

“是,他就火线上。”

“这个猛张飞哟,我们七十四军有几个张灵甫啊……”俞济时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喊破嗓子;弗如做出样子,这才是革命军人、黄埔学生呀,而在我们的队伍里,还有很多军官是二十岁的英雄挑两盏灯笼,任凭这种现象蔓延是会亡国的噢!”

“是,军座,我明白您的意思。”灯笼本来就轻得很,那用得着去挑?王耀武不仅明白军座的意思,还听得懂他这一句宁波俗语,说“二十岁的英雄挑两盏灯笼”,是讽刺一个小青年挑如此轻的东西还要装模作样,把自己当“英雄”。

俞军长继续说道:“你可得跟我把他拉下来,看好他了,今后的大仗、恶仗天晓得还有几多,够他打的呢!”“是,军座,我这就亲自上去,命令他注意安全。”

“哦,你先等等,我这里还有一盒洋点心,是史迪威、罗斯他们刚才送的,一直没舍得吃,就给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