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2/4页)

用,这当然是一个好办法。

会场气氛热烈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作了一番补充,不过,也有人提出值得商榷之处:一是地雷并不多,且易误炸不知情民众,二是rì军炮火猛烈,可迅速轰平可疑之处,我方辛辛苦苦筑构的壕堑、绊马索和竹签阵皆将毁于一旦。

这一番话,又讲得众人犯了愁,陷于思索之中。

说这番话的人,正是胡琏。他这是在为他的老同学jīng彩发言作一个有力的铺垫。果然,张灵甫和胡琏配合默契,这边话音刚落,他就在另一边起身而立,一开口就镇住所有人:“在下有一偏方,把木炭装进竹篓里去别马腿,保管令倭寇意想不到。”

岂止令倭寇意想不到?全场都为之一愣:装了木炭的竹篓怎可以别马腿呢?从来没有听说过呀!

最先发出会心笑容的,只有白崇禧,他兴奋得背靠座椅,连连击掌叫好:“果然是偏方、果然是偏方嘛。”很快,大家也都反应过来,纷纷拍着桌子大呼意外,从内心深处不得不佩服张灵甫的这一奇思妙想。在坐的个个身经百战,一点即通,毋需解释,那木炭装进竹篓之后不像沙包,间隙大不说,还不结实,马蹄一踩上去肯定站不稳,而木炭这东西又在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用之不竭!

一片叫好声中,李天霞的脸拉长了。

张灵甫的计谋不同凡响,完完全全是创新,其水平显然远远超出他,让他心生嫉恨。张灵甫作为下属,明知道会把长官的风头压下去,也不先为长官美言几句,然后再讲自己的主意,妈拉个巴子,完全不懂规矩么!在官场会议上,通常的情形都是上级讲话之后,下级首先要肯定长官的高明之处,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才会让长官倍有面子而不至于难堪。

这时候,陈诚望着张灵甫,满脸都是笑,几年前,在幕阜山区,那一场用桐油代替沥青铺路的“创举”又浮现在眼前。他亲切地叫着他的字:“很好,作为一名优秀指挥官,只会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是不行的,更要会创新,出奇招。钟麟老弟啊,待会战结束,本长官请你来恩施做客,如何?”

张灵甫起立应答:“谢谢长官!钟麟一定到!”

这一幕情形,让李天霞更添嫉妒:权势仅次于委座的陈诚,竟然这么看重张灵甫,邀请他一个人去战区长官部做客!

其实,陈诚邀请张灵甫的目的,没别的,只是想让他实地参观一下,恩施在市政建设中,发明了把桐油兑进沥青的方法,既节约大量的沥青,铺设出来的路面还算结实。但李天霞并不知情,他嫉火中烧,联想到前一阶段自己在贵州任镇远师管区司令的时候,先为一个女人,后为一个男人,最后惊动一个洋人,和张灵甫之间发生的那些种种不愉快,他的脸拉得更长了……

老蒋想一统guomindang内部,形成一个领袖、一个派系、一个权威,避免内部的勾心斗角、窝里斗,直到去了台湾才得以实现。

ps:

(白崇禧主要反蒋: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淮海战役中让20多万桂军按兵不动,逼蒋下野、让李宗仁当代总统。后来国min党败退台湾,李宗仁去美又回到大陆,白崇禧明知到台湾前途黯淡,还是去台,照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说,家父之所以选择奔赴台湾,是为了忠于民国。)

190天霞再婚

190天霞再婚

怪不得这么多人喜欢当大官,我才当上师管区司令2个多月,买官的那点钱就全回来了。——李天霞

74军副军长施中诚调任一百军军长以后,74军副军长的位置空了出来。

李天霞自然要去积极争取这个官位。

第4战区司令官、陆军上将何应钦的官邸中,李天霞正襟危坐。

把一个布袋和一把缴获的rì军军刀,放在了茶几上,道:“上将军,这是一把倭贼天皇御赐给一名中佐的战刀,被我们缴获,一同缴获的还有这一袋东西,学生才疏学浅,无法看出来是什么东西,上缴给何长官,请总教官鉴别。”(何应钦当过黄埔军校的少将总教官,所以李天霞在其面前也以学生自居)

“噢,先放那里,你这次来是为74军副军长一职。”何应钦什么厚礼没见过,而且对党内买官卖官很驾轻就熟,一句话就点破了李天霞的心思。

“上将军睿断,小李我是想多替长官分忧,多为民国做些贡献的。”李天霞心里直打鼓,这次差不多把手头的所有老本都凑来了,准备了20条小黄鱼在布袋里,不知道够不够何长官的胃口了。

“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