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2/4页)

也一一立正还礼。这是军人与军人之间的礼节,对手与对手之间的尊重。

那一刻天地为之动容,风云为之凝固。

小林一良敬礼的手没有放下。他站得挺拔,微微仰着头,久久地凝视着眼前这七名中**人。忠君守节者,不分国别,皆为真正军人啊!他还想上前问一问:那枚扔到百米远的手榴弹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是谁创造出用磨盘砸坦克的这一奇迹?然而,矜持、面子、皇室的高傲,最终压住了他的好奇心。

直到两年以后在南京,已经沦为败军之将的小林一良,真心谢罪,全力配合前来南京受降的七十四军,终于赢得胜利者的宽恕与和解。当他念念不忘地向军长张灵甫提及当年这一幕情景时,才知道这七名勇士的大名。原来,今天走在最前面、头部负伤的那位军人,名叫高敬。跟在他后面、扛着机枪的名叫曾有满,麻子炮就是他的杰作。躺在担架上的名叫陈公勇,是他带队冒死冲进四合院。挑着铁锅的那位老兵,是位伙夫头,就是他将扁担一头插进地里,一头挂上手榴弹,再向下用劲压弯扁担一放手,手榴弹便脱弦飞到百米开外。用磨盘砸坦克的主角,名叫黄家发,走在最后面。黄家发夜夜照料战马,且在四合院危急之刻,主动要求参与增援,将军当即阵前嘉奖忠良,晋升上士,并亲为佩戴“真正英雄”金牌,士气为之大振……

此时的小林一良,不可能预料两年以后的大日本皇军战败,但已经预感到战局艰难、胜负难测,他心头阴霾笼罩,愁云百结,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尚且打了三天三夜,还不知攻常德要付出何等代价!

也许帝国真不该打这场圣战,看似懦弱、愚昧、落后、内斗厉害的支那民族一旦亡国灭种迫在眉睫也爆发出了惊人的反击力啊。(未完待续。。)

210杀敌大佐

210杀敌大佐

“小鬼子休想俘虏爷爷,营长,为我们多杀小鬼子!”——虎贲士兵

51师和58师撤退后,日军第3师团的包围计划落空了,师团长山本三男沮丧极了,已经到嘴边的肉怎么就跑了呢?

山本来回踱着步子,沉重的马鞋声在水泥地面上铿锵作响,回荡在整个大厅里久久不散。山本喜欢这种声音,这声音敲出了皇军的威严和不可一世。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摧毁力,代表着大本营的重托和自己升迁的筹码。山本焦躁地踱着,希望用这种坚硬的震荡声来洗涤他的失落,来充足他的勇气。

“常德!常德!74!74!”山本念叨着这个日夜思虑的目标,将目光向西南移去。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又短又粗的手指划向了军事地图,“桃源!”像见到万两黄金一般,山本露出了贪婪、狡黠的目光,脸上有了笑意。

21日,第3师团主力向桃源扑去,一路奔袭,没有遇到强力的阻击。

桃源上空,日军飞机16架前来投弹、扫射,肆意妄为。

守卫桃源的中华守军本来就只有一个营,无耻的日军还空投了60名伞兵降落,日军前后夹击。桃源守军更是雪上加霜。日军轻易占领了桃源。

至此,常德的西北、西南门户全被日军占领,常德面临被围困的危险。

22日,盘踞在常德周围的日军兵分五路攻击常德外围据点。

23日,日军第3师团突破斗姆镇。进抵常德南站。

24日。各路日军抵达常德四周。常德陷入包围。

11月24日早上九点起,日军开始对常德城发起猛攻。

日军布上照一第一○九联队付出重大代价,攻占了熊家等几个前沿据点后,便向长生桥逼近。他们发动几次攻击,都被守军挡了回来。

师团长岩永旺下令再次猛攻。

驻守在长生桥的74军代号虎贲的57师第一七○团第一营发现,在营指挥所两百码开外的地方,有两百多名日军在匍匐前进。营长张庭林带领一队战士,爬进最前面一道战壕。静静等待着攻击的时机。日军炮火不停轰炸,战壕被炸塌了,战士们不再等待,一阵狂喊,跃身而起,与日军厮杀成一团。

日军拥有火力上的优势,肉搏却是他们的克星。虎贲官兵已经把破锋刀法练精练熟,小鬼子一对一和其单挑,讨不到便宜了,厮杀一阵。鬼子兵们便纷纷撤退。

趁着日军进攻的间隙,张庭林和副营长李少轩嚼着后方送来的冷饭团子。忽见传令兵跌跌撞撞地进来报告:二连在前方只剩下了十多个人,恐怕顶不住了。李少轩咽下口里的饭团,跳起来说:“我上去!一连二排一班集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