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 (第2/4页)

两翼。等得知两路受之后,一方面派李典领数万人马直击汝阴的同时,另一方让韩浩、李通各带两万人马,趟过颖水,直插彭州,意想敲山震虎,让张辽顾首顾尾,分心小沛、琅琊的防守。而自己则携大军全线压境,攻打淮河防线。

四月李典攻下汝阴,火速推进寿春。

江东大将藏霸激战数场,被戏志才用计击破于颖上郡,退走洪泽。

李典派副将毛阶领兵一万,急追藏霸。

藏霸示已于弱,骄敌于心。次月,于洪泽湖上借助水军强大的战斗能力,大败追兵毛阶,斩其首于乱军之中,曹军震惊。藏霸得胜,并没有马上退往,而是秘密北上,埋击韩浩与李通人马,牢牢把这部队钉在灵壁一带,无法北上。一旦他们追击,藏霸则迂回下蔡,一时间韩浩与李通毫无办法,进又不是,退又不行。

曹操虽势大,但无人敢于江东军河上交锋,战局一直胶着。

五月,曹操坐纳不住,亲自押阵擂鼓,李典做为悍将冲锋,欲一口气攻下安风津渡口。

但在赵云沉稳指挥下,曹操数次无功而返,还白白牺牲数千士兵的性命。

赵云让江东军水上结营,连接数里,进则连番奇袭,退则收回淮河以南。

一时间,曹操一点办法也没有。

数十万大军,活生生卡于淮河以北,无法翻越而来。

又相持两月,谋士苟攸思得一计,献于曹操。

荀攸道:“此番敌军韧性十足,我军连攻半载,敌军就是则龟守不出,丝毫取不到一丝便宜。假如这样下去,并不是很好办法。我军粮草已渐有不支现象,不若主公假装退兵,如果敌军来追,我们清之不得,杀一个回马枪;如果他们不追,也好让士兵退回徐都,休养生息。待来年春暖花开再图不迟。”

曹操恨恨道:“如若就在这样退兵,我心恨难填。”

荀攸道:“蛇于洞中,最好地办法并非挖地捉蛇,而是怎么引蛇出泡洞。只要能调出他们主力,我军已有**胜算。”

第三章 颖上之战

曹操沉思道:“赵云做事沉稳,懂知进退,万一他们认破我们的计谋,携尾而追,只怕到时我军仓促应战,乱了阵角,被他们有机可趁。假如他们并不追击,虽然我军能平安追回许都,但我们劳师动众,消耗如此之多的时间与粮食,却弄个这样的局面,有些心不甘啊。”

荀攸正容道:“赵云、徐庶之辈,非袁绍之流,主公还是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曹操两小眼眯成一条缝,偶尔间露出一丝难测的光芒,就连随他多年的荀攸,也猜不到曹操心里想的是什么。可见曹操的城府是何等之深。曹操来回跺了两下,然后停住脚步,把手放在案上,随意翻动上面的目笺,缓缓道:“如果我军从淮河上游趟过,先取庐江,然后再取安风津据点,最后才围攻寿春,公达说有几分胜算?”

荀攸想了想才道:“这个想法属下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据探子消息,江东军显然已早有准备,在庐江一带,三里一烟台,五里一哨所,其防守严密性丝毫不下于安风津,如果想从这里打开突破口,只怕比强攻安风津的难度更大。”

曹操依然不甘心道:“难道这次就要无功而返吗?”

荀攸微笑道:“也不见得。主公先退,让出颖上郡,然后请江东军入扎。主公再从新圈围,加**迫力度,只要不打破颖上城,江东军为保活命,定然求救于安风津。赵云必然不会见死不救,那么他们就会派兵解围,这时候主公的机会就来了。”

曹操皱着眉头道:“我们花了好大的代价才拿下颖上城,怎么能就这样拱手相让呢?”

荀攸不以为许道:“两军相争,不贪一时胜负,不争一时之地,如果能用最小的利益换得胜利。也不在乎从新攻打颖上城。”

曹操低头沉思,显然在分晰这种可能性。

荀攸追加一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主公就先退吧。”

曹操阴沉的脸渐渐舒展开来,他眼睛忽然张大几许,带着慑人的光芒道:“公达之意,乍一听,感觉心里别扭难受。但细细想来,却不失为一个妙计。如果我们让空颖上城,赵云必然会从新分出兵力把守,这样等若于间接削弱安风津的兵力。如果在围,因为有前一次城破经历,江东军必然心有顾忌,只要我们造势得体,不怕赵云不出安风津,支援颖上。到时候在集而围歼,消灭他们主力部队于淮北。便可直下寿春。剑指秣陵。”

荀攸脸上带起兴奋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