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下午3时20分,只用了40分钟的内阁会议,决定了接受五相会议的决定,并议定“要 举国一致来处理事件”。实际上内阁通过决定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意义是利用内阁进 行举国战争动员。

下午4时,首相近卫到叶山皇室别邸见驾。看来近卫的举止似乎对天皇不甚礼貌,近 卫每次见到天皇都显得较为随便,这只不过他们如兄弟般亲密的一种表示。他们信口谈 了些事情。20分钟后参谋总长载仁和陆军大臣杉山元也赶到了。

近卫和杉山谈了内阁出兵决定以后,天皇问了类似拓务大臣那样的疑问。天皇似乎 对预定打到保定一说并不深信,但也没另提出疑议。天皇把中国有两个月时间就会屈服 的话,问了一遍,杉山做了极为肯定的回复。天皇就一一批准了他们的奏请。包括稍后 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官奏请的海军用兵事宜。

军人能够决定国家对外用兵,能够决定对另外一个国家宣战,能够简单而顺利地在 内阁和御前通过,日本二战期间最后一任外交部长重光葵曾这样评价:日本政治的死亡。

当日(11日)晚7时,日本政府发表了声明,其要点如下:“……第二十九军于7月7日半夜在卢沟桥附近进行了非法射击。由此发端,不得已 与该军发生冲突。为此,平津方面形势紧迫,我国侨民濒于危殆……

惟华北治安的维持为帝国及满州国紧急之事……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向华北 派兵……“

日本政府发表声明11分钟后,即18时35分,日本参谋总长就对关东军司令部发出 “临参命第56号”令,命令关东军急速派遣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主力、飞行集团一部 (6个中队)、高射炮两个中队、铁道第三联队主力等部开赴华北,受华北驻屯军司令官 指挥。

21时40分,参谋总部又发出“临参命57号”令,命令驻朝鲜第二十师团迅速开赴天 津、唐山、山海关附近集结。这天夜里,参谋本部和军令部门各有关方面都发出了必要 的准备命令。日本的海、陆、空各军种都做了紧急动员。

翌日晚间,首相近卫邀请政界、言论界和工商界领袖们到首相官邸,首相亲自出面 要求他们对政府的决心予以了解和支持。

过去,如“九·一八事变”,日本政府都是走在后面,而被军部牵着鼻子。这次相 反,首相先发采取主动,进行战争动员,政府首先出手,与军部作战争竞赛。据说近卫 是采纳了亲信的意见,这样可以利于事件解决。

声明宣布不久,军部的独断专行,很快使天皇和首相,大多数的日本政府官员,各 地民众忧虑起来。甚至使近卫想搞掉陆相杉山。

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少将积极从事谋和活动,公开主张在华日军撤到长城以外。又想 尽方法钻门路找关系,运动近卫文麿首相,请他下定决心,亲自到南京乞和。他通过内 阁书记官风见章,对近卫首相提出了直接与南京谈判案,近卫首相对此也表示同意。

近卫首相本人,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不到10天观点又转了方向,认为卢沟桥事件只能 和平解决。又暗中准备与蒋介石和谈。

19日,风见章书记官为转达石原氏的方案,拜访了近卫首相。首相正患痔疮,躺在 床上。听完了石原氏的方案,首相表示决心说:“我本来身体很弱,不知道能活着为国 家效劳到何时。我如果能飞往南京,与蒋介石直接交谈,那就要豁出命来立即施行。现 病卧在床,但可以由一个护士陪着去。”

在这之前,首相找来日本老政治家西园寺公爵的私人秘书原田熊雄,与其商谈与中 国政府和谈之事。

西园寺公爵是当年日本仅存的一位无志政治家,他的实际权力,甚至在天皇之上。 因为所有的日本新内阁首相都得由他推荐。而且,任何一位日本首相,倘若不能获得西 园寺公爵的支持,他就很难干下去。原田熊雄是西园寺公爵唯一的耳目,通过他联络各 方代表。他这位私人秘书,具有充分代表西园寺公爵说话的资格。

7月19日,石原氏又力图说服军部首脑,向陆相杉山元、次长梅津美冶郎和军事课长 田中新一表示反对出兵华北。他认为“这样做将导致日中全面战争的危险。其结果会像 西班牙战争时的拿破仑一样,陷入泥沼之中。此时在华北的日军应一举全部撤退至山海 关。并且近卫首相应亲自飞往南京,与蒋介石谈判,解决日中两国间的根本问题。”

梅津反问道:“石原部长向首相谈及此事时,首相有信心吗?在华北侨民多年的权 益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