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4页)

把食盒领走后已经是半上午了,方满仓已经选好了中午的菜谱,菜谱定了就让姚海棠看看下午做什么点心。

“这天冷,做点儿八宝茶和赤豆饼、金瓜饼、白茶糕吧。”姚海棠想着冬天的时候,最愿意吃的就的桂圆红枣八宝茶了,这东西暖身子,而且对姑娘家好。至于管事们,准备白茶糕配茶喝那是再舒服不过了。

各自安排好午饭和点心,午饭取完后才算有了片刻的歇,算起来午后两点到六点都是空闲的时候,而上午大概是十点至十二点歇,除了厨房里的人,都得等杜敬璋用了饭才能用,如果杜敬璋不在,那也是按这个时间来做饭菜,这些已经成定例了。

午后歇的时候,方满仓就跟她讲里里外外的规矩:“早上咱们南厨房里是卯时到厨房来,厨房里一般先吃饭,吃过了备好饭菜后大约辰时会有人过来取……”

说完了厨房里的,再说园子里的:“你不熟悉路,近来就在屋里和厨房里走走,别的地方不要去,立冬一过府里的贵人就会多起来,你要是不熟冲撞了,到时候救都没得救。”

这厢姚海棠老老实实地听规矩,茶点也已经送到了各管事和大丫头、婆子们那里。杜敬璋这一园这主自然有专门准备点心茶果的地方,只不过杜敬璋惯来不怎么好用午点,只喝些茶罢了。

午后管事过来请事,问的是几天后请各蕃王们来府里的小聚怎么安排饮食,不能用宴请两个字,是因为只有宫里才能宴请各蕃王,这里头讲究多,平时在一块吃饭就只说是小聚:“公子看是去宫里请几位御厨来帮忙,还是依着旧例去天外楼叫人过来?”

“按旧例办,一切从简,不要盖过谁去,只干净、清淡、暖和就得了。几位蕃王的饮食习惯你也当明白,有什么忌讳先想一遍。”虽然是小聚,但因为每年只一回,又多少有些其他原因在,所以每年杜敬璋都会过问。

“是。”管事的应声,再问了一些事就要退下去。

这时杜敬璋忽然问道:“杨大回来了吗?”

闻言,管事连忙答道:“回公子,杨先生已经回了,正在事务房里,需要小的替公子传杨先生过来吗?”

摇头说不用,杜敬璋想了想说:“我去看看杨大。”

那杨大是和园里的大先生,杜敬璋的武师傅,也是侍卫长,在和园里算是地位超然的,杜敬璋说去看也在情理之中。

“是。”

说着管事地打开门,旁边自有小厮把厚厚的外氅披在了杜敬璋身上,管事跟在杜敬璋身后一路到了事务房里。那位杨大先生在围在炉边喝茶,一边喝着茶一边在那说:“这鬼天气,出门一脚泥,在家一脚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放晴。”

说完就见门帘子开了,光线从外边投照进来,杨大一看是杜敬璋赶紧起身叫了一声“公子”。杜敬璋挥手示意他坐下,接着也自不拘束地坐了下来:“坐吧,师傅总是师傅,在和园里再怎么也有您的座。”

只见杨大呵呵笑一声,指着茶碗说:“公子也喝杯茶吧,这是刚从桐里带回来的甘露茶,是今年的冬茶,虽不如春茶细嫩,也别有一番风味在。”

有人呈上甘露茶来,杜敬璋就接过喝了一口,放下茶盏后说道:“这一路上太平吗?”

端着茶也喝了一口,杨大答道:“没什么太平不太平的,路上有些蛇虫鼠蚁也都好打发,只是公子这里的大虫们可不好打发。”

“不好打发是正常的,过了年后你就常留在京里中吧,你年龄也到这了,我不能总让你奔波。”杜敬璋放下茶盏后,忽地一眼瞟到了炉边的一小点心,看着似乎不像是府里冬天常用的,却是看着眼熟。

见杜敬璋看着点心出神,杨大什么也不知道,只看了眼旁边侍候的管事,管事连忙上前说:“这是南厨房里新来的厨娘做的,是白茶糕,说是用白茶嫩叶磨得细了,放在糕粉里做出来的,味道倒是清新,不似一般糕饼那么甜腻。记得公子惯不爱甜的,这白茶糕倒是可以尝一尝。”

说着管事让人取了切糕饼的刀子,切了放在小盘里,又取了小竹签子来。杜敬璋看着尝了一口,心道:“这点心看着像见过,味道也有几分熟悉……”

当然熟悉,从前在云泾河知道杜和不爱吃太过甜腻的,姚海棠经常做了让他带在船上配茶喝。

因为姚海棠记得船上走多了容易得败血症,多喝茶可以预防,其实她记得不太清楚,行船久了少吃了蔬菜水果才会这样,不过这无意之举倒是留下了这余味在,总是不错的……()

56.小趣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