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2/4页)

因为实在听不下去了,才有人与他们动了手。

结果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斯特劳夫楸住此事不放,说我们教出来的学生竟敢对神职人员动手,都是些无神论的异教徒,他召集了不少信徒将我们大学给包围起来,要捉拿动手的学生并宣称要以上帝的名义处决他们现在别说招生工作和正常授课了,连我都是千方百计才从学校里逃出来的。”

女皇陛下听闻,脸色更加难看了,她对奥兰吩咐道:“你先带教授去换衣服休息一下,这事情我会解决的。”随后又瞥了眼尴尬的坐在一旁的萨奇,说道:“你回去改图纸吧,我希望一个月后莫斯科那儿就能开始动工。”

等房间内的人都离开之后,琳娜用手指揉着太阳穴,懊恼的靠在了椅背上。

三年来,政府花费了庞大的资金在五十多个省都开立了初等和中等教育学校,招收六岁以上的孩子入学,学习文法、算术、物理等公共学科,此外还颁布了法令允许工商企业自行开办技术学校,并相应给予他们税收上的减免。

随着帝国各地工厂大工业的兴起,城市居民都乐于将孩子送到提供饭食的学校中学习,一来可以减少他们去工厂上工时的负担,二来也算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事先筹谋。

而圣彼得堡大学则是去年刚刚落成的,也是帝国首座高等学府。大学开设了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军事学院和技术学院等多分类多科目的院系,研究部的所有成员几乎都在大学内挂职。虽然第一届学员只招收到了三百多人,但无论如何都是个非常好的开端。

琳娜是希望以发展教育的方式开启民智,将文化垄断权从神学院的教士们手中夺取过来。目前的政府官员执政能力令她比较失望,况且她也不希望她的朝臣中有太多虔诚信徒。她希望在几年后政府官员换届时,能从高等学府内招收更多的专业人才。

东正教,一直都是块悬在她心头的炸弹。从登基初始起她就尽量避免与教会过多的牵扯,她谨慎的利用教会的力量,除了日常的弥撒和节日的祷告等必不可少的公开仪式,她几乎从不涉足皇家大教堂。

皇家大教堂的大主教曾多次面见她,宣称女皇陛下去教堂弥撒的次数不符要求,她每次都是以公务繁忙为借口推脱的。而对于大主教提出诸项要求:比如增加教会的直系领地、在工商业税收中开辟教会捐助等内容,她都明确的予以拒绝。因此教会很快就报复性的传出流言蜚语,说女皇陛下虽然皈依了东正教,但实际上并没有传统教徒那么虔诚,心中恐怕还惦记着故国的天主教。双方可以说只差没有公然撕破脸了。

她很明白教会的意图:帝国在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原本所拥有的利益,极力的想在国家政务中插手,捞取更多的好处。

她开办初级、中级学校尚且罢了,但去年圣彼得堡大学普一设立的时候就引起了轩然大*,当时就因为圣彼得堡大学招收的三百名学生,神学院还专程递送了请愿函,声称圣彼得堡大学影响了他们神学院的生源。

实际上教会可不是傻子,恰恰相反那些老头比谁都精明。她的目的恐怕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神学院院长主教此次闹事行为绝对不可能是他的个人行为,背后一定受到了皇家大教堂大主教的指使。

琳娜烦恼的皱起眉头,在刚登基不满四年的状况下公然与教会叫板自然是不明智的,但是若是因此影响到帝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我该怎么做?琳娜问自己。

她并非没考虑过推动宗教**,一来是时机还不够成熟,二来,历史上的宗教**都是由新宗教取缔旧宗教的过程,这对她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政府统治人们的身体,教会统治人们的灵魂。琳娜并不是希望沙俄帝国如同法兰西那样出现大批的无神论者,恰恰相反绝对的无神论对社会道德和治安也并非有益。

她希望的是压制东正教的势力,在沙俄帝国境内最理想的信仰模式就是多宗教和谐共存,让不同教派之间相互制肘,抑制一家独大的局面。

我该怎么做?

取缔东正教的国教地位,给予帝国臣民信仰自由。这才是她最终希望实现的目标,而此时她必须做到的就是谨慎的迈出第一步。

宗教,是庞然巨兽;是浩瀚波涛。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极大的动乱,无论是此时的社会发展进程,还是琳娜的政治统治都会受到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她必须慎而又慎。

这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而且是场及其难啃的硬仗,也许为了整个大范畴的战略需要,暂时的妥协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