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序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顾新疆的历史,尤其是历代王朝对新疆实施有效治理的过程,由于受到势力强弱等因素的影响,各王朝对包括今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的管辖方式不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中央王朝对新疆的管理不断深化,新疆和内地的联系方式不断加强,由此形成了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神秘而又辽阔的土地上,自汉朝以来就上演着民族融合与民族发展的悲壮历史。那屹立在辽阔大地的先辈遗像更是见证了绵延几千年新疆和内地联系加强的过程,见证了新疆和内地不断融合的过程,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与分裂分子不断斗争的过程,见证了新疆不断发展欣欣向荣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演绎着许许多多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首另人感动的慷慨悲歌。纵观每一次的改革与发展,分析每一次的事件因与果,无不是多种力量并存,多股势力同在。这些力量此消彼长,最终化为涓涓细流,融入了新疆发展的历史长河。

佛教里有一句话“昔雪山中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一头常食美果,欲使身得安隐。一头便生嫉妒之心,而作是言“彼常云何食好美果,我不曾得”即取毒果食之,使二头俱死”。这个故事是说:雪山上住着一只很特别的鸟,他的身体上同时长着两个头。奇怪的是一个头经常能吃到香美甘甜的果子,另一个头却从来没有尝过美果的滋味,反而都吃到坏的、烂的果子。在一个暖风徐徐的晌午,鸟儿又飞向树林觅食。正当他停下来要享用果子的时候,没有尝过美果的这个头,生起了嫉妒心,嘀咕着:“真不公平,为什么我总是吃不到好东西!既然这样,今天不如吃个有毒的果子,以后你就再也不必吃了!”另一个头听了安慰道:“虽然我吃了好的果子,但最终我们都能一起吸收营养、同样得到好的体力啊!”尽管这番好言相劝,想不开的那个头还是依然故我的吃下了那颗毒果,最后两头鸟终因吃了过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了。

这个故事如同新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民族与民族间的斗争,党派与党派之间的斗争。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这只同命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共命鸟,爱,才能赢得爱,恨,只能增加恨,佛教的因果关系就是如此。《六祖坛经》上说:“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家书

1912年5月初已经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刚刚过去的一阵细雨洗涮的万千世界更加清新亮丽。位于湖南的陈家村到处都热热闹闹,在细雨过后的傍晚显得更加美丽而又迷人。陈家大院里18岁的陈赓生就要和同村16岁的王翠花结婚了,婚期就定在5月底,那时候陈赓生阔别多年的父亲就要从遥远的新疆伊犁回到家乡了,他将主持今生今世唯一儿子的婚礼。

新疆的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显达,形容河水在太阳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见《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为维语,取义于“犁庭扫闾”(意即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古代的伊犁,泛指伊犁河流域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最早见于我国史册的伊犁民族是塞人,西汉时伊犁为乌孙国属地,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命苏定方为伊丽道大总管,进军伊犁,统一了西域。其地置州、府,隶属安西都护府,唐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改隶新设置的北庭都护府。元末明初建别失八里汗国,王都在今伊宁市附近的伊宁县境,伊犁自此成为西域的政治中心。清代统有伊犁,始于乾隆年间对准噶尔封建贵族叛乱的平定。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今霍城县惠远乡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邑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族各部。沙俄时期,伊犁大部分土地被俄罗斯帝国侵占,现在为哈萨克斯坦境内。民国时期伊犁为新疆的一个道伊,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着许许多多凄美的故事。

陈赓生不知道遥远的伊犁竟然有这样深远的历史,更不知道伊犁广阔的一马平川,秀丽的如同塞外江南,他们居住的陈家村与那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陈家村是位于陈家山半山腰的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天然如画的风景令每个到过这里的人都流连忘返。40多年前陈赓生的太爷爷来到这里的时候,陈家村还只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大山,只有零零散散的几家住户,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