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4页)
载还不多,但是赵扬看《三国演义》中,徐庶倒是一个铁杆的“保皇派”,未想还真是这样。
苦笑归苦笑,赵扬也只得解释道:“元直且听我说,我并非是私铸,恰好相反,因为董卓是反贼,而我关东军则是义军。现在董贼私铸钱币,难道让我们去用反贼铸的钱币?而且,元直想必也应该见识听说了,董贼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铜人铜钟全部回炉,甚至将原来的五铢钱都破坏掉了,用来铸一种小钱,大才五分,本来铸一枚五铢钱的铜可以铸十几个小钱,你说商贾是按照朝廷的办法继续把小钱当五铢钱用还是直接用秤当青铜用??而且小钱边角不磨,表面上连铭文都没有,几乎什么人都能够铸造。我敢问元直,你说董贼铸的是什么?如果按照小钱的说法,几乎就可以谋取十几倍的暴利,但是这样的后果呢??
现在平原距离董贼所在地还算远,影响还算大,但是你看看司隶一带,货币几乎就没有人敢用,物价急剧飙升不说,现在人民都把小钱用秤秤完后当青铜卖,谷物一斛竟然几十万钱!!许多人昨日还是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就成为贫民!!!如果现在我们不赶快采取措施,平原这几年打下的基础,很快就会动摇的。”
看见徐庶不说话了,赵扬又开口道:“我想做的是建立一个‘信用货币’制度。首先是以关东义军的口号,宣布小钱无效,这样先稳定下局势,随后重新铸造我汉朝通用货币五铢钱。而我说的‘信用货币’,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平原商业发展用的。以前我们买卖的时候,只有五铢钱一种货币,小宗商品还好,大宗的几百万钱,有多重?怎么搬运??
所以平时大宗交易,我们只能够用黄巾、玉石、珍珠等代替,但是这些东西的纯度质地都不太恒定,多有偏差。我想除了五铢钱外,另外铸造银币和金币。为了避免私铸起见,可以适当的按照金银与铜的比值决定币值。甚至说可以让政府以一种凭证代替实际货币,这样也能够避免商人会因为携带过多现金而被‘不法之徒’打劫……”
除了这些,赵扬又给众人详细解释了赵扬的构思,并且说明了好处。不过说实际,赵扬说的这一些,其实还是参照后来的“交子”,也就是再后来的“银票”,只不过把钱庄由政府掌握罢了。而如果实行了“信用货币”制度,更是方便了税收,几乎和赵扬原来所在的21世纪的“发票”有异曲同工之处~~
除此之外,赵扬还提出了个人纳税制度。其实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个人纳税制度,但是并非是后世的个人所得税,而是人头税。
所以,赵扬提出的纳税制度是根据人均房屋面积来决定纳税金额的。
一方面来说,这个时代战乱还是比较多的,城市必须依托城墙才能够生存。而城墙多一米,这需要的石料就是很巨大的,所以这样也能够鼓励别人减小住房面积,免得城中大片面积都是豪宅,硕大的土地,住人却很少。另外也有助于让平民住进城市,这样一来在这个乱世中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保证,第二也给城市提供劳动力。而赵扬颁布的,可以有一个基本住房面积,在此之内的可以免纳税,超出了后按照层次不断加高比例,和后世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标准差不多……
不过这个对于士族豪强来说还是有一些不利的,包括赵扬的幕僚有人反对有人中立,但是支持的人却很少,这也看出个古代士族的阶级性。
为此赵扬也只得让步,给与了士族一些特权,比如恢复“士大夫免于刑”,也就是说任何刑法都不会用于士族身上。毕竟赵扬也属于“士”这一范畴,不能够总是“损己利人”啊~~~不过惩罚措施还是需要一点的,比如剥夺“政治权利”,不能够再为官,放逐等等措施。赵扬的这个让步看似无所谓,其实对于士族却有莫大的好处,就有点象后世的那种公众人士,名士则相当于明星,如果对他们用刑,他们可会记恨你一辈子的,名士嘛“名”士,名声如果被败坏完了,那还叫名士么?……
至于豪强,他们大多数家族都有人为官或者就是靠经商起家的,赵扬的这一些命令本来对商人就是很有利的,尤其是提高商人的地位,赵扬还真不太相信这些豪强不会支持自己。
可惜赵扬不知道的是,在后来数次提高商人地位后。商人也改变了以前挣了钱就去买地这种习惯,也间接的抑制了土地兼并。
随后则是大力的进行改革,包括教育模式,赵扬几乎就是拒绝了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除了儒学还有法学和经学,这一些学科在汉代还没有完全禁止,所以阻力不大,唯一一个遇到阻力的是赵扬开办了几所杂院,专门教授机械、水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