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1/4页)

当然,不管怎么减,粗糙精度都不会彻底变为零。

这不是ps系统不行,而是材料所限。

升级了冷辗机内部接触面的粗糙精度,天泽没有立刻再行动,而是等待着下一个套圈的生产。当这个套圈被加工完成后,天泽立刻开口命令道“用生产出的零件与之前载入的零件图纸进行对比。”

“滴!开始对比。”

“滴!对比完成,经过与零件图纸对比后,工件尺寸精度it13…it11,表面精度ra1。0,完全不符合图纸的要求,是否要开启系统的去除功能?”也就三秒钟时间,ps系统就完成了对比。

靠,怎么会这样?

表面精度ra1。0很好理解,也在天泽的掌控中。打一个小比方,用一块玻璃板与一块木板同时去挤压面团,那一个挤压的面饼会更加光滑?不用说肯定是玻璃板挤压的。

问题是尺寸精度为什么没有提高?

反而减小了。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天泽皱起了眉头,在心中不断地问着自己。为什么表面精度提升了,尺寸精度反而降低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尺寸、尺寸……

一道灵光突然从脑海里划过。

靠,天泽猛一拍额头。

真是笨啊!

冷辗机内部接触面粗糙精度提升了,确实有着不少好处,但也不是没有坏处啊!比如接触面之间会多出许多的空隙,这一个个空隙会带来什么?

肯定是设备生产精度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尺寸精度,应该还有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相互关系的变化。

有可能是好。

也可能是坏。

怎么办?填补空隙会有用吗?

“系统,对设备所有接触运动面进行修补,以求让设备零件之间没有空隙。”天泽下达了第二个指令。

“滴!接收到命令,开始分析。”

“滴!如果对设备所有接触运动面运用修补功能,所要修补的体积将会占到设备总体积的1。2%,符合修补的条件,现在开始执行修补命令,修补进度1%、2%、3%……”又是一分多钟后,ps系统确认了天泽的命令。

随着读数的进行,冷辗机看着好似依旧没有变化。

其实还是变了的,一个个肉眼不可见的缝隙接连消失了。

当新的套圈被加工完成以后,天泽立刻开口命令道“用生产出的零件与之前载入的零件图纸进行对比。”

“滴!开始对比。”

“滴!对比完成,经过与零件图纸对比后,工件尺寸精度it13…it12,表面精度ra1。0,完全不符合图纸的要求,是否要开启系统的去除功能?”三秒钟后,ps系统就完成了对比。

it13…it12?

比起刚才的it13…it11是提升了一点。

但与没改造前比,还是降低了啊!

天泽摇了摇脑袋,对这个结果自然不能满意,又投入到了新的改造中。

……

it10…it9!

……

it12…it11!

……

it8…it7!

一晃,就到了晚上,天泽的改造大业却没有太大的进展。天泽先前想的太简单了,这根本不是一个零件的改造,而是几十个、上百个零件的改造,这些零件相互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关联,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改造一个零件的尺寸,必然会引起整个设备精度的变化。

更糟糕的是,这还是组合变化的。

打一个比方,单独改造a零件的尺寸,整个设备精度也许会降低,但同时改造a零件与b零件,整个设备的精度反而会提升。

再改造c零件,整个设备的精度又会降低了。

就是如此复杂。

最后,天泽得出了一个结论,想提升设备精度不是不行,但想要达到天泽的预期那就有点想当然了,比中彩票也高不了多少。

除非给天泽一台超级计算机。

依靠超级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从无数的组合中,排除、挑选出最佳的组合。但这又有点不现实,不是买不起超级计算机,而是太夸张了。

难道就这样放弃了?

天泽不甘心啊!

设备精度提升一点,最多也就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际顶尖的轴承企业还是有很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