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 (第2/4页)

儿子少务用上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虎娃也研究了主峰上的三十六幅摩崖石刻。他每天就绕着那条蜿蜒的环山道路行走,在行走中感悟天地间的气息与自行形神的交融共鸣,这也是五境中的修炼。见到哪面石刻前没人,他便过去坐下感悟那御神之念。

主峰上的众多摩崖石刻,有一半传授的都是御剑之术,难易深浅不一,修为境界与资质悟性不同的弟子,能解读的御神之念亦各不相同,各人的感悟与收获差异当然就更大了。

虎娃印证了自己的一个想法,武夫丘上的剑术,果然要在突破三境后结合武丁功的劲力施展。每层修为境界都有更玄妙的演化,比如北刀氏大将军曾展示的刀法。在他登上主峰之前,于砍柴峰闭关修炼时就已经悟出了这门剑术,如今又有这么多详尽的讲授。能掌握得更加精深。

除了御剑之术,主峰上还有十来幅石刻是讲授炼器的,最主要的是炼剑。弟子想感应到那些御神之念,有三幅石刻须有三境修为、另外七幅须有四境修为。用那冷剑杉的叶子炼制宝器或法器飞剑、甚至成套的剑阵法宝。石刻中都有传授。

在虎娃看到这些石壁之前,他已经将那特异剑叶与石头蛋合炼为全新的天材地宝了。而武夫丘上历代高人专研的炼剑之术,又给了虎娃更多的启发。

只有一面石刻提到了剑阵。但御神之念讲授的并不是一名修士如何祭出法器演化剑阵,而是多名弟子各持宝剑布阵。

这一天,虎娃在祖师殿前的那片广场上恰好看见众师兄演练剑阵,站在一旁指点的就是金榕师叔。而这九名正传弟子并非修士,他们登上主峰后尚未迈入初境得以修炼秘法。

武夫丘上连杂役弟子在内共有三百余人,而有资格行走于主峰者,除了诸位尊长之外,有六十余名正传弟子。能登上主峰者,其中可成功迈入初境的人往往会超过半数,但也并非所有人都一定能成为修士。

但这样的弟子仍可学习别的技艺,比如适合强悍武士所施展的剑法。虎娃在广场便观察,这九位师兄虽未掌握三境以上的神通法术,但武丁功的劲力惊人,各持宝器长剑可隔空斩出惊鸿般的剑芒。九人结阵进退,攻防一体几乎毫无破绽。

虎娃也在心中默默掂量,这九人虽都不是修士,但修士与之斗阵也会很麻烦,除非是施展强大的神通同时将他们整体击溃。假如这样的九人剑阵左右各有一支,相互配合展开夹攻,就连虎娃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将其击退。

“如果将这套剑阵融入到战阵配合中,那么训练出来的军阵几乎无往不利啊!”他身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不知何时小俊已来到广场边观看剑阵操演,瀚雄和盘瓠也来了。

虎娃摇了摇头道:“这剑阵本身看似并无破绽,但最大的破绽就在于布阵之人。这九位师兄功力相当,配合已极为默契。但这只是在演练阵法,若是在作战会受到诸多牵制,人的反应跟不上阵法变化便会露出破绽。

你现在看见的剑阵威力当然不小,可是普通的军阵之中,哪能找到九位师兄这样的军士?就算专门挑选炼成武丁功的精锐,要想配合到这个程度,又要花多大的气力去操练?花同样的工夫,恐怕好几支军阵都训练出来了。”

他说的一点不错,巴原各国习练开山劲的人很多,但又有几人能与武夫丘正传弟子相比,还能够将这种剑阵演练纯熟?假如在军营中找九名精锐军士也可布成这样的剑阵,但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就算勉强练出个样子,威力相差很远。

小俊却说道:“眼前的剑阵是对付高手的,但作战的需求不同。此地的石刻神念中也讲过军阵操演,战阵展开时每小队七人如何配合作战,其实就是从剑阵中演化而来。”

虎娃点了点头:“你说那面石刻,我们在山中最先看见的就是它。”

瀚雄亦开口道:“小路,你在这里看了半天,又在研究什么呢?”

虎娃答道:“这是多人配合施展的剑阵,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须建立在功力相当、配合娴熟,身手反应能跟得上阵法变换的基础上。我在想,如果是一名修士以法宝施展,将飞剑一化为九,既可攻敌也可困敌,遭遇强敌时还可护身。”

瀚雄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三长老在洞府中给我留了一件成套法器,御器展开之后应可布成这种剑阵,我刚才也在琢磨呢。”

“嗯,你的悟性不错!那是我用特异剑叶合炼的成套法器,可施展剑阵神通。但以你如今的修为,暂时只能当成飞剑用,祭出之后亦可一化为九。先习练纯熟,待到将来修为突破五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