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 (第1/4页)

愣源擞泻慰捶ǎ俊�

闻家奇说:“我认为,这是长期社会人文环境造成的,因为古代运河在北京东面,交透便利,商业发达,而西城王府很多贵族聚居,南城多为菜农,北城则是外来人口混杂而居,‘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之说是后人总结出来,并非完全由风水所致。”

苏浩文穷追不舍地:“照闻大师这么说,那风水凶吉之说岂不也是无稽之谈?”

“非也!”闻家奇折扇一甩,轻轻摇了几下,说:“所谓吉凶观念,说得就是居住环境的利弊。我举两个浅显的例子,比如,房子建到山顶上,肯定不好,因为山顶风大,就是凶,房子建在急流旁边,也属凶,因为发洪水会把房子冲掉。”

闻家奇这一手太极打得很妙。

苏浩文越是急于考证闻家奇的来历与学识,闻家奇便越是要用最浅显的例子来反证苏浩文听不懂深奥的理论。

苏浩文也是有备而来,他听懂了闻家奇话里暗讽,不由得有些火气,便搬出了一个此前令诸多风水人士大为尴尬的问题:“闻大师,据我所知,大多数的风水大师都不发达,这是何因呢?”

苏浩文这个问题的确很毒,也曾令诸多的风水大师无言以对。

可不是吗?既然你有看风水的能力,帮人做了那么多富贵地,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风水做好,为何还要去为他人看风水?自己为什么不能升官发财,还是要去为他人做嫁衣裳?

闻家奇不慌不乱,鄙夷地瞟了苏浩文一眼,说:“俗语说得好:木匠师傅无凳座,道士家中鬼唱歌。算命先生半路亡,地理先生没屋场。影响人生的力量很多,风水不过是重要的一种,毕竟风水不能包治百祸,立竿见影。正所谓,地气发热要时日,岁久方知地有情。”

苏浩文张口结舌。

闻家奇继续说:“说太复杂了还是难懂,我还是用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比如建筑工人一生辛苦未必能住进高楼大厦,农民挥汗如雨未必都能吃饱吃好,银行职员天天数钞票,却未必能大富大贵,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再比如,有的人有一个很好的家世背景,一生下来非富即贵,能说他在娘肚子里就占了好风水吗?肯定不是,走了狗屎运而已。”

苏浩文目瞪口呆。

尽管苏浩文已无还手之力,但是,对于他的挑衅言辞,闻家奇还在穷追猛打。

第471章 五体投地

闻家奇说:“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家世背景就像是一对翅膀,装在老虎身上是会飞的老虎,人人敬畏;装在蟑螂身上就会变成会飞的蟑螂,让人更讨厌。”

苏浩文面红耳赤。

几番交锋,苏浩文全面处于下风。

闻家奇就是要让知道,得罪了一个风水大师是何等的罪孽深重。

最后,闻家奇总结说:“少年学艺老才用,当代闲师后代仙。自古到今,高官巨贾,普通百姓,欲求好风水者却比比皆是,研习风水者也不计其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风水师既在人们渴求与热捧之中,又在人们的怀疑与防范之列。”

苏浩文借喝水掩饰了尴尬,恭维道:“感谢大师今天拨冗当面指教,实乃三生之幸啊。”

闻家奇把折扇一收,笑道:“呵呵,苏先生客气了,如果一定要说感谢,你还得感谢楚先生。”

苏浩文看了楚天舒一眼,说:“哦,我听说闻大师仙务繁忙,楚先生能一就到,可见你们交情不浅啊。”

闻家奇说:“楚先生有恩于我,他再三恳请,我唯有从命。”

苏浩文试探着问道:“敢问大师,最近在忙些什么?”

闻家奇见苏浩文已无傲气,便开始夸夸其谈:“今明两天,还有三两个预约,后天前往宝岛台湾,风水协会有一个讲学,然后到新加坡参加一个研讨会。事实上,风水相术在海外更受到文化人士的追捧,他们和苏先生一样,把这看作是一种文化追求。”

一拉一捧,苏浩文对闻家奇的仰慕倍增,林凯和周玉强等人也是佩服有加,他们与其说是被闻家奇的学识所折服,还不如说更愿意看到有人能降服苏浩文。

这时,苏浩文打开电脑,翻出几张图片,通过投影仪打在了屏幕之上,问道:“闻大师,请问这两栋建筑吉凶如何?”

众人的目光聚焦于屏幕之上。

闻家奇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苏浩文见了,心头一惊,他忙说:“闻大师,这是我在法国香港拍摄的几幅建筑图片,研判多日,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有幸与大师当面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