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如萍惊讶的可爱样子,还是有记忆中那个小女孩的影子,陆尔卓温和地调笑道:“几年不见,十六也长成大姑娘了,再也不是那个抱着我裤腿撒娇的小孩子了。”

他用这种语气抱怨似地一说,仿佛他们的时间,还停留在以前那种所有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日子。虽然人多时算不上多和谐,也有好多趣事发生。如萍也觉得和他拉近了不少,笑嗔道:“七哥又取笑我,这个毛病得改改!”

陆尔卓宠溺溺地一笑,环顾四周,看到不少等着看热闹的熟人,他带着如萍,先向几位众人道了失陪,拉起女孩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找个地方坐下聊。”

如萍很赞同,她也不想在这被人围观,虽然这里多是大师级的人物。可是她有预感,他们八卦的能力也是大师级的。她装没看到经教授那灼灼的眼神,跟着尔卓出去。

演讲设在校园里,出门不远处就有不错的咖啡厅。两人找了宁静的靠窗位置坐下,简单点了两杯饮品后,才仔细地打量起对方来。

如萍的记忆里,尔卓是个叛逆少年,少年人有的傲气任性他都有,骄傲又有主见,也敢于顶撞父亲。他同时又很有分寸,从不触及陆振华的底线,所以一直是深得陆振华喜欢的儿子。

自从三姨娘去逝后,父子感情就像冷却一样渐渐淡了下来,直到他去外地读就不常回家。如萍见到他的最后一面,是他一次假期回来,却在房里和陆振华争吵起来,他红着脸走出去,就再也没回来,一直到现在见面。

尔卓与那时相比,变得温雅内敛了很多,在他身上再也看不到那种锋芒毕露,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别有一番风华。

如萍在陆尔卓眼里也有着惊人的改变,这还是以前那个常躲在兄姐们身后那个闷不吭声的小如萍吗,记忆中她是个沉静的温柔的小姑娘。有时他觉得,她的性格,一点也没遗传到雪姨的厉害。没想到这次见面,会是她在台上挥洒自如,自信飞扬的样子。那时的她就像一块璞玉一般整个人都发着光,莹润、尊贵,有生命,有灵性。

他刚才在台下差点看呆了,要不是听到她报出名字,还有和小时候别无二致的精致脸蛋。他都要以为这是别人,不是他那个容易害羞的妹妹,坐下之后他终于忍不住问道:“你们过得怎么?最近好吗?爸爸好吗?其他人呢?”

86

这一日午后,阳光娇艳明媚,照得人暖洋洋的。多亏现在不是古时候,女子一点的肌肤都不能露,新兴的短衣洋装辅子是最多人的。

自从咸丰朝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外国使节和基督教传教士得到特许允进北京,在城内各处兴建教堂,欧洲各国的移民也有很多,街头巷尾也出现了好多法式英式的小楼建筑,这个时期,北京尽管不再具有首都的地位,但在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仍然有关键的优势,被人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如萍她们走的这条街就很繁华,主要由新式建筑构成,店铺林立,有珠宝玉器行,皮草公司,洋装店,都是高消费的行当,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各种肤色的人都有,却无一例外的依冠楚楚,非富即贵。

如萍和胡倩穿着短袖的纱裙走在街上,又凉爽宜人,也为这街头增添了一抹亮色的风景。几个自告奋勇跟来的护花使者,也都是长相俊秀,身材挺拔的小公子们。这样一群男女走在一起,让人觉得朝气蓬勃,不自觉地要多看两眼。

谁说爱逛街是女人的天性,男生们也很有潜力,他们对于这座不同于上海的古城充满了好奇。东瞅瞅西看看,能维持住风度不大惊小怪就已经很费力,看什么都新奇,特别是老北京独有的那些小玩意儿,就有两个男生对着一个吹糖的摊子,一看就快半个小时,若不是如萍回头来找,差点把他们丢失大街上。

如萍本是不爱逛街的人,可是就像胡倩说的,难得来一次,不出来看看实在可惜了。胡倩那姑娘话是对着如萍说的,眼角却时不时地去瞄男生那边,不过张威那个有些呆愣的性子,硬是没发现什么。

如萍怎么会看不出,这姑娘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反正她也要选些礼物,不如跟他们逛一狂。不是选给家人的,而是给尔卓的小儿子。

若不是如萍坚定拒绝,尔卓想当场就把她带回家的,如萍说,你这样直接把我带回去,怕是要吓七嫂一跳,还是改天吧,至少让人有个心里准备。

他们的谈话中,多数是尔卓在问陆家人的近况。看得出来,虽然他不说,他对陆振华还是很在意的,只是谁也不知他们父子有什么心结,让最后尔卓将近一年都没有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