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1/4页)

乃�小暗秤稹敝�蟆W詈蠹�辛α扛傻籼频酃��

实际上,这也正是一战时倒唐联盟的基本战略。唐帝国的国土太广袤了,而且其中心是在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如果从陆地上进攻的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唐帝国的领土上战胜唐帝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干掉唐帝国西部的所有屏障(主要就是波斯帝国),瓦解唐帝国的盟友,最后孤立唐帝国,夺取制海权,威胁到唐帝国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迫使唐帝国投降,或者是摧毁唐帝国。

同样的,唐帝国也早在一战中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德国能够撑过一战中最艰难的三年(唐历1298年到1301年),就完全是依靠唐帝国的大力援助的。一战后,唐帝国在国内经济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还拨出大笔款项,修同了从唐帝国首都到德意志帝国首都之间地洲际铁路(中途经过了波斯帝国首都),完成了陆路战略大动脉的工程。这次大战爆发之后,这条战略大动脉成为了德国的生命线,在战争的头两年里,唐帝国向德国提供的战争物资的七成都是通过这条铁路线输送的。现在,唐帝国,波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正在全力修建好铁路复线,争取将铁路的运送能力提高一倍,以满足欧洲战场上的庞大消耗。

实际上,这条陆路大动脉不仅仅拯救了德国,也拯救了唐帝国。如果没有这条大动脉的话,唐帝国的物资就只能通过海运送往德国。而在南洋地区落入日本之手(日本攻占南洋的一大目的就是要切断唐帝国与德意志帝国,波斯帝国的海上交通线)后,唐帝国的物资就只能通过公路送到波斯帝国以及南亚地区的港口,然后再装船运往德意志帝国,而在战争的第一年里,日本海军在东北印度洋上的活动很频繁,这条通道不但效率低下,而且非常不安全。结果,在战争的头两年中,德意志帝国最为欠缺的战略资源(石油、铝、橡胶、粮食)几乎全是通过陆上大动脉运送的。

德国能够在头两年地残酷战斗中支撑下来,对唐帝国的好处也非常巨大,不然唐帝国就不会在自己都严重缺乏战略物资的情况下,还拼了命的向德国提供战略物资(陆路的运输费用非常高昂,以石油为例,每向德国输送一吨石油就需要在路上消耗掉三吨柴油。或者是八吨煤炭)。

因为德国的坚持,英法意西四国一直无法分兵南下。这一意义非常巨大。德国潜艇部队在北大西洋上的疯狂袭击让英法这两个欧洲传统海军强国不得不将绝大部分的护航战舰集中在其与美国的海上航线上(这也正是英法两国的海上生命线)。另外,德国的公海舰队一直没有被摧毁,随时有可能杀出波罗的海,给英法制造巨大的威胁(特别是英国,一战时,德国的公海舰队就差点干掉了英国的大舰队,夺取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英国如果丧失了制海权,那就彻底完蛋了)。结果,英法的海军舰队全都留在了北大西洋上。而不敢南下去收拾掉唐帝国部署在南大西洋上的那支规模并不大,而且很多战舰都已经快要坏掉了的小舰队。更无法前出印度洋,协助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对付唐帝国的主力舰队了。

也许军人无法理解唐帝国对德意志帝国提供的大力援助有何意义。可政治家很清楚战略援助的意义。不管是薛希岳首相还是宗汉钦代首相,唐帝国都在支持德意志帝国。在“三巨头”中,相互援助已经超过了国家的界限。

在这三个同盟国中,唐帝国无疑是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如果有必要的话,唐帝国甚至可以单独承担起战争的重担。从工业实力对比来看,如果唐帝国为100的话,那么波斯帝国为55,德意志帝国为70。从战略资源总量来看,如果唐帝国为100的话。那么波斯帝国为65,德意志帝国为45。从人口数量(另外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来看,如果唐帝国为100的话,那么波斯帝国为30,德意志帝国为38。从陆军实力来看,如果唐帝国为100的话,那么波斯帝国为50,德意志帝国为75。从海军实力来看,如果唐帝国为100的话。那么波斯帝国为40,德意志帝国为55。

这些都足以说明唐帝国在“三巨头联盟”(这是战后取的一个名字,针对的就是“倒唐联盟”)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但这并不表明唐帝国就不需要盟友了。相反,唐帝国需要盟友,特别需要波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这样强有力的盟友。这直接关系到了唐帝国的生存,关系到了唐帝国能否继续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样的,在“三巨头联盟”之中,波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这三个国家中,波斯帝国不管是从军力,资源还是人力上来讲都是最弱小的,其承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