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 (第1/4页)

速,旋转着掉了下去,另外一架“零战”在打出了几串炮弹之后立即就开始俯冲,不再追击这架轰炸机。

“团长,狗日的跑了!”

冒廷敦也看到了那架俯冲的轰炸机,他长出了口气,然后擦掉了额头上的汗水。分散返航也正是因为在返航的时候可能遭到日本战斗机的拦截,而这些轰炸机上都没有自卫武器(有的连尾炮都给拆掉了),如果集中在一起返航的话,反而会成为战斗机猎杀的理想目标,分成小机群返航反而更有可能突围。

当冒廷敦他们冷静下来的时候,这才发现空中只有他们这一架轰炸机,其他的轰炸机都已经不知了去向。他们与机群走散了。此时,东面的天空已经亮了起来,因为高度的原因,所以他们看到日出的时间要比海面上提前好几分钟。

“联系下其他的轰炸机,准备回家吧,狗日的不会再来骚扰我们了!”

机群是在日本本土南面四百多海里的海面上空集中的,一些燃料已经不太充足的轰炸机已经先一步返回。450海里是“零战”的极限作战半径,日本的战斗机也不可能飞到这边来。因此,距离日本本土450海里的那条无形的线条就是轰炸机的安全线。

第五卷 烈火焚日 第三十六节 火焰群岛

对名古屋的轰炸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最终的损失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参加行动的轰炸机回来了665架,只有23架被击落,其中落在日本本土上的只有5架,另外的全是在海上迫降的,而且大部分是在距离硫黄岛很近的海面上迫降的(几乎都是因为要躲避日本的防空战斗机,最后没有足够的燃料返航,而不得不迫降)。

四日与五日,机群暂时停止了对日轰炸,原因很简单,航空勤务人员需要时间来彻底检查轰炸机的状态,而且飞行员,勤务人员都需要休息,那些连续执行了两轮轰炸,不停地飞了十多个小时的轰炸机更需要进行全面检查,不然谁也无法保证这些轰炸机能够安全起飞(主要是发动机的问题,“狼鸠”的发动机一直有小毛病)。

谈仁皓是在四日上午收到了具体的轰炸结果的。一架改装之后的高空侦察机在当天上午对名古屋与奈良进行了航空拍照。照片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确定,所有重要目标都被摧毁,两座城市的大火还没有完全熄灭,城区几乎被彻底烧毁,轰炸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这天,谈仁皓与罗云冲也对要摧毁的目标做了一个详细的分类,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将甘永兴参谋长提供的数十个目标,以及他们自己确定的另外一百多个目标分成了六大类。

甲类目标主要就是军事工业目标,包括造船厂,飞机厂,弹药工厂,发动机工厂,坦克厂,枪炮工厂等等。这些军事工业目标是日本军队的直接战争动力,因此,所有已经被判明了的军事工业目标都在轰炸的头号清单之类。不管承受多大的损失,都要务必确保摧毁,让日本军队没有武器可以使用,也就无法再继续战斗下去。

乙类目标主要是重要的基础工业目标,包括钢铁厂,化工厂,石油工厂,橡胶加工工厂等等。这些工业目标(几乎都是重工业)实际上就是最重要的战争原料生产工厂。没有钢铁,日本人造不出战舰,坦克与大炮,没有石油,日本的战舰无法出海,飞机无法升空。因此,只要炸掉这些工厂,日本的战争机器也就瘫痪了。而这类目标是要尽量确保摧毁地,并且可以为此做出巨大的牺牲。

丙类目标主要是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指挥中心等等。这些目标的价值也非常巨大,日本的国内道路体系并不是很发达,主要的工业中心都在海边,而且附近都有码头,所以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海运。因此,主要的轰炸对象就是码头,以及船厂。如果能够瘫痪日本的国内交通的话,也就等同于让分散在日本各地的工厂无法协同工作,自然能够降低其国内工业的生产效率。

丁类目标为重要的工业设施以及仓库等民用设施,包括了轻工业工厂。粮食囤积仓库,电力中心,水坝等等。当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唐帝国的轰炸机实际上是无法用燃烧弹来摧毁这些目标的,因此对这些目标的轰炸之能够延迟。

另外两类目标都是民用目标,城市(按照当时帝国海军制定的标准,所有居住人口在两万以上地城镇都当作城市看待),乡村,乃至学校,医院这些都全在轰炸范围之内。总之一句话,只要能够在空中看得到地,能够用炸弹或者燃烧弹摧毁的所有人造建筑物都在轰炸的范围之内,不再区分民用与军用目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