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部分 (第1/4页)

与海军有要求,那么飞机厂也就自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了。

实际上,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哈飞,成飞等几家飞机厂不但在中美洲地区建立了飞机维修基地,而且还建立了几条最主要的零备件的生产线。也就是说,可以为作战飞机生产大部分备用零件,从而减少了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提高了作战飞机地利用率。当时,还有很多工厂都建到了前线去,比如青岛兵工厂在圣地亚哥就先后建造了三条弹药生产线,其中两条生产线用于生产燃烧弹,一条用于生产普通炸弹。而这三条生产线所需要的工业原料都不是从帝国本土送来的,而是通过大西洋航线,从波斯帝国运来了汽油,从英国运来了炸药,从巴西运来了钢铁。而这三条生产线上生产出的炸弹,占到了投掷到美国本土弹药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来运送弹药的话,那么就至少要多动用1500艘次的万吨轮往返于太平洋东西两岸之间,如果由一支50艘商船的运输船队来完成运送任务的话,那就需要花上15年的时间。很明显,这对后勤保障带来的意义有多么的重大。

可以说,为了尽快击败美国,帝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人员恨不得在前线建立所有的军事工厂,以避免长途海运带来的巨大麻烦。当然,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当时也就只能针对最重要的后勤保障物资在前线建立工厂,以减少后勤保障上的压力。

归根结底,航空兵作战不利的因素是很多的,可有一点却不是硬件,以及制度上的问题,而是战略上的问题,那就是,航空兵的战场太狭窄了。

任何部队要在战场上行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而航空兵是对活动空间要求最大的兵种之一。当战场上的兵力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继续提高兵力密度就没有明显的作用了。从后来总结出的航空兵战术来看,在古已巴哈马群岛美国东南部地区,帝国航空兵最多只需要投入2000架作战飞机就足以使航空兵的作战效率发挥到极限,如果再继续增兵的话,不但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一些负作用,比如增加了指挥上的麻烦,降低了作战效率等等。

也就是说,当时帝国航空兵投入的2万多架作战飞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换一个角度看的话,就应该通过扩大战场,来扩大航空兵的活动范围,从而投入更多的兵力。其实,这也正是拖垮美国航空兵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美国航空兵的规模本来就小得多,只要延长战线,扩大战场,那么美军航空兵的兵力就将捉襟见肘,从而难以确保在每一个战场上都投入足够的力量,最终输掉整场战争!

最先确定要扩大战场的就是谈仁皓,十一月上旬,谈仁皓就找到了罗云冲,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随即罗云冲就同意了谈仁皓的观点,并且让韩绍锋全力配合谈仁皓,争取尽快扩大战场范围。

当时,谈仁皓唯一的选择就是百慕大群岛,在帝国陆海两军都没有确定是否要去攻打纽芬兰岛,或者是新斯科舍半岛之前,百慕大群岛是美国东海岸附近唯一拥有战略价值的地方。而且,百慕大群岛也是美国东海岸地区最后的屏障,打下百慕大群岛的战略意义也并不仅仅是为航空兵多提供一个前进基地那么简单!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三节 前沿岛屿

百慕大群岛属于英国的海外领地之一,不过在战争爆发之居獭久,英国就为了获得美国海军的一百多艘在一战期间建造的驱逐舰,将百慕大群岛租借给了美国,租期20年。因此,现在驻扎在百慕大群岛上的不是英军,而是美军。

百慕大群岛的总陆地面积仅50余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位置最靠北的珊瑚礁岛群。群岛各岛地势平坦,最高海拔点不70余米。岛屿上多盐沼以及平地,海岸线曲折,有很多天然的深水港湾,是理想的天然港口。在7座主要的岛屿中,有3座岛屿上可以修建机场,其中哈密尔顿所在的百慕大岛上可以建立大型机场,部署重型轰炸机。另外圣乔治岛,以及萨墨塞特岛上可以建立小型机场,部署战斗机。

百慕大群岛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哈密尔顿距离诺福克1150公里,距离华盛顿与纽约都不到1300公里。也就是说,部署在百慕大群岛上的远程护航战斗机完全可以飞到美国东海岸上空巡逻。另外,潜艇也可以部署在这里,缩短作战距离,延长战斗巡逻的时间。陆战队也可以将这里当作前进基地,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可以部署在岛屿内部的天然港湾内,今后不管是北上攻打纽芬兰岛与新斯科舍半岛,还是向西进攻美国本土,百慕大群岛都是理想的前进基地。

也正因为百慕大群岛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